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怎么让这片“拥江抱海”的水域更净更美?代表们这样说

原标题:怎么让这片“拥江抱海”的水域更净更美?代表们这样说

摘要:为更好保护长江入海口水域生态环境,有代表建议应完善地方立法,明晰海洋法律法规在长江口区域的适用问题,还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海洋环境风险管控机制。

西接万余里滚滚长江水,东临东海和浩淼太平洋,长江入海口水域有着“拥江抱海”的双重区位优势,这片水域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更好保护长江入海口水域生态环境,有代表建议应完善地方立法,明晰海洋法律法规在长江口区域的适用问题,还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海洋环境风险管控机制。

去年初,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友好、海洋管理先进的海洋事业体系,其中把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之一。“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及沿海城市,聚集了众多的人口和产业。受来自长江入海带来的大量泥沙和污染物、沿岸工业与生活污水超标排放、密集的船舶航运带来的废水排放等因素影响,上海周边海域污染物排放问题不容忽视。长远来看,该区域水质环境是上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问题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吴强说。

吴强表示,根据过去五年的监测结果,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水体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而且,长江入海带来丰厚泥沙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沿江产生的污染物,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表现在近海海水养殖、海上观光休闲等难成规模。“此外,随着近年来航运业持续发展,上海的进港和过往船只数量持续增加,船舶碰撞带来的污染损害对海洋环境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目前经过上海市海域的危化品运输船远大于到港船舶,长江干线港口危险化学品吞吐量每年以近10%的速度在增长,发生危化品泄露的风险持续增大。”

针对这些情况,吴强认为首先要加强、完善上海的地方立法,尽快解决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上海长江口区域河海划界问题,明晰海洋法律法规在长江口区域的适用,避免有水域出现“管理真空”。对海域内的海洋工程项目(包括围填海项目)要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海域使用与论证,还要统一陆源排污监测标准,避免由于陆域河流的水质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监测评价,从而与海域采用的污染评价标准不一致导致结果不统一。

吴强还建议,改善长江入海口水域环境,要充分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要树立长江口、杭州湾生态共同体理念,建立健全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构建完善长三角区域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海洋环境风险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同时,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整合监管和处置力量,进一步加强对入海排污口的管控,提升对以船舶危化品风险源为重点的监控能力和突发环境事故的现场处置效率。”

市人大代表王寒梅也关注了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受到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江口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海平面上升、滩涂整治、台风等对海岸线安全构成威胁,流域污染、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王寒梅建议,可在崇明东滩、九段沙等生态红线区开展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象等自然资源调查,建立长江口生态红线区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试点,对生态红线区动态变化进行系统性研究。同时,建议气象、水文、资源、生态等多部门合作调查,数据共享,开展长江河口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现自然资源统筹开发利用。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胡雨松

题图来源:顾勤 摄

相关阅读:
中央广电总台联合联通华为启动5G网络VR实时传输测试 1月28日南钢(南京地区)螺纹价格上调1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