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注高精尖 北京成立创新投资公司

原标题:专注高精尖 北京成立创新投资公司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再出新举措。1月23日,北京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创投”)成立。北创投定位于投资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项目与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助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规模壮大。同时,它也是北京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加速实现了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进一步促进国企股权多元化。

多元化控股

据介绍,北创投是北京国资系统唯一一家专注于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投资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在国有企业转化,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国有资本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北京市国资委印发了《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的若干措施》。作为重要落实举措,市国资委组织北京国管中心联合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京报长安投资有限公司、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北汽投资基金共6家市管企业、上市公司及专业投资机构,共同组建国有相对控股多元化创新投资公司。

北创投董事长何京伟介绍,北创投主要业务包括直投业务和基金投资管理两部分:直投业务聚焦“高精尖”,支持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和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基金投资管理方面,北创投发起设立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国企并购重组基金,并在深圳、上海、成都等地设立基金,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发展。

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表示,北创投的组建是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新公司将聚焦北京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加大新兴科技产业投资力度,大力吸引符合北京战略定位、对北京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质投资项目在北京落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北创投,可以有效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集聚,促进全社会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推动加快构建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新兴产业格局和科技创新优势。

助力产业升级

首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创投更多是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它也能够带动高精尖产业和人才的融合。“资金支持推动高精尖产业迅速扩张,这样才能更好吸纳高端人才,人才又反作用于企业发展,这实际上是一个滚动发展效应。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创投的成立,对于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陈及介绍,与一般投行相比,新成立的北创投将更加注重于长期性、基础性、前瞻性的投资,与看重中短期投资利润的投行不同,对于高精尖产业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加深入而全面。

据了解,按照《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部署,北京将聚焦“三城一区”建设、对接重大科技计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与中关村先行先试、集聚培养顶尖人才、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六大任务,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科技创新指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万家,同比增长25%。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累计超过55万家。独角兽企业80家,居全国首位。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企改革缩影

事实上,北创投的组建,也是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有益尝试。据介绍,这次组建北京创新投资公司,最大限度调动市属企业资源,积极引入上市公司及行业领先投资机构,建立国有相对控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是落实中央、北京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实践。

陈及指出,北创投的组建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从成立之初就摒弃掉传统国有企业所存在的弊端,在决策能力和把控投资风险方面将会有所提升,更好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助力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发展。

“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在资本层面实现混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此前在通气会上表示,从产权层面看,截至2017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达到69%,省级国企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达到56%。

贴近市场一线、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混合程度更高。商业一类央企混改比例已超过七成,建筑、房地产、制造、通信、批发零售5个行业混改户数占比分别达到87%、80%、75%、74%和72%。

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7年,民营资本以各种方式参与央企混改,投资金额超过1.1万亿元,省级国企引入非公有资本超过5000亿元;同期,国有企业积极投资入股非国有企业,其中省级国企投资参股非公有企业金额超过6000亿元。

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而“管资本”,核心就是要由实物形态的企业管理转向价值形态的资本管控。

分析认为,推动混改企业在引资本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机制,意味着战略投资将更活跃、混改运营机制更成熟,将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北京商报记者陶凤王寅浩

相关阅读:
解码2018财政数据 新三板流动性困境下的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