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8年度中国正义人物

原标题:2018年度中国正义人物|张保国:"我是队长,有危险我先上"

编者按:2019年1月21日,由正义网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18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在过去一年中,坚守法治信仰、弘扬正义精神的周会明等10位个人和团体荣膺2018年度中国正义人物称号。从21日开始,陆续推出这些正义人物的采访报道,从朴实的字里行间去感受正义的力量。今日推出的是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负责人张保国的采访报道。

张保国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

正义网北京1月23日电(柴黎 见习记者崔晓丽)“我是队长,我党龄最长,只要有危险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谁的党龄长谁上。”在张保国担任负责人的山东省济南市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规矩。

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转业军人张保国十九年来战斗在排爆第一线。先后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物130余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弹药4000余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出色完成了1200余次重大活动的防爆安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基层民警的坚守与担当。家里存放的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荣誉,也在诉说着他砥砺奋进地过往。

当得知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时,张保国说:“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也令我心存感恩,倍感温暖和珍惜。我只是做了一个人民警察该做的事,尽了一个公安民警的义务。”

鉴定排除舜耕路可疑爆炸物。

浴火重生弃转岗

采访张保国,绕不开那一场爆炸。

1999年,在济南军区弹药修配站工作15年的张保国,面临从部队转业的抉择。考虑到国家在拆除爆炸物方面缺少人才,自己“科班”出身,又从事弹药修理、销毁工作多年,张保国瞒着家人选择了济南市公安局排爆手的岗位,“毕竟太危险了,怕家里人不同意”。

刚刚转业过来时,局里只有他一位专业排爆手,也没有专业的排爆工具,每一次执行任务,张保国都要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成功从“死神”身边擦身而过。直到2002年5月,济南市公安局才成立了专门的排爆队,张保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队友,也有了专业的排爆工具。

然而,当工作环境逐渐改善时,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2005年3月2日,按照惯例,张保国带领排爆队将废弃弹药运往山里销毁。在销毁现场,当张保国正向同事、媒体记者讲解销毁过程时,废弃弹药中的老旧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

“快跑!”张保国大喊一声,用力推开身边的记者和同事,飞快冲到火药堆旁,踢走了发烟罐,但自己已来不及跑开。“当时火药堆瞬间蹿起了10米高的大火,将我包围起来。”至今想来,张保国都对当时的险境历历在目。

这场大火最终让张保国全身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接连两次住院、四个月治疗,多次植皮、矫正手术,身上因两次大面积植皮而留下了两道50厘米长的疤痕。

死神的叫嚣没有让英雄退缩。在出院后的第3天,队里接到了新的排爆任务,当时张保国的脸上刚长出了新皮肤,阳光一照就过敏红肿,双手缠着绷带,行动也不便,队里也不允许他去。张保国知道情况后,毅然戴上口罩,双臂吊在胸前,坚持赶到了现场。

“我的队员还年轻,经验和信心还不足。我在现场,就是对他们的一个支持,哪怕多一个提醒,战友就能多一分安全。”张保国说,刚建队的时候,为了给大家鼓励和信心,他就说过,“我是队长,我党龄最长,只要有危险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谁的党龄长谁上。”他将保护队员看作自己的一份责任。

指导排爆队员复原案件爆炸装置。

“理论和技术是生死博弈时的底牌”

从部队转业19年来,张保国先后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物130余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弹药4000余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这些经验,让他成长为全国公安排爆线上的领军尖兵,也成为中国防爆安检专家委员会14个专家委员之一。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排爆手在生死博弈中最可靠的底牌。”张保国解释说,爆炸装置因制作者的技术水平不同,其起爆方式、爆炸威力、包装伪装和排除难度也各不相同,需要排爆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识别、破解、排除。

“我刚转业到公安排爆岗位后,也遇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只能不断查缺补漏,深入研究新技术。”张保国说,除了要向书本学理论外,也可以向同行学技术,向实践实战学经验,深入钻研新型爆炸装置的起爆原理和组拆技术。

张保国向记者讲述了一起他印象深刻的爆破案例。

2014年1月2日晚上,难得与家人吃一次团圆饭的张保国,突然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说是有群众报警,在济南某物流中心地上有一个大纸箱散发出浓浓的汽油味,怀疑有危险爆炸物。容不得多想,张保国放下碗筷,立马从家里离开。

到达现场后,张保国穿上排爆服,拿上锋利的工具刀,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划开了纸箱的四角。纸箱里,大大小小的塑料瓶里装满了汽油,还有两包黑火药、电瓶、电线、引火线、定时器。“那是典型的爆炸装置,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错综复杂的结构、杂乱不堪的电线,张保国的心里还是有些焦急,但看着定时器上不断跳跃的数字,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准确分析后,果断地剪下了最关键的那根电线。当时距离引爆装置只剩下了10分钟,好险!“每一次排爆,都是一次生死选择,只有掌握过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在红蓝线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化解危机,也让自己活下来。”

排爆工作现场照片。

“一天是排爆手,一辈子都是排爆手”

其实,2002年公安机构改革双向选择、2005年因公受伤致残……多年来,张保国有数次转岗的机会,妻子也屡次劝说他放弃这个危险的工作,但他从未动摇。

“公安工作哪个不危险,哪个不需要民警们全心全意的付出?”张保国告诉记者,第一次排爆的时候,他也手抖腿软,心里充满了恐惧。但自己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又从业多年,如果自己不做,换非专业的人来做,危险系数更高。

“社会的稳定、百姓的平安对排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全国各地因为排爆而受伤甚至牺牲的民警很多。与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张保国说,一想到自己是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就勇敢了起来,什么都不怕了。

事实上,工作上永远冲在第一线的张保国,也尽可能地为未知的险境做了打算。在排爆工作中,他养成了如果能用一只手完成排爆工作,就用左手的习惯。“万一爆炸了,说不定还能留下右手,起码能自己刷牙洗脸吃饭,不给家人添太多麻烦。”张保国说,2005年那次重伤,母亲在抹泪中照顾他一天一夜,被送回家后,因担心过度栽倒在地,从此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每每想到此事都愧疚不已,他不想给家人再增添麻烦。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成为一名排爆手时,张保国的眼神变得坚毅:“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面对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的爆炸,我也曾有过胆怯和畏惧。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必须无条件忠诚,为了保护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在张保国看来,排爆是一副重担,危险常伴左右,生死天涯咫尺,但总要有人把它挑在肩上。如果因为他的付出,群众多了一份安宁,社会多了一份祥和,那么自己的一点伤残就显得微不足道。

张保国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

“选择排爆手作为职业从没有后悔过,今后也不会后悔。一天是排爆手,一辈子都是排爆手。只要需要我,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会回来的!”张保国的声音发自内心。

相关阅读:
中国首次就强制执行举办国际会议 世界执行大会在沪召开 自治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