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电子警察已抓拍行人、非机动车违法1.7万余起,交通最难管的问题这样就能解决?
摘要:交警提醒市民,守法骑车、步行,是保障自身安全的第一要务,也是交警严格执法的终极目标。
“您于2018年12月29日14:52:16,在本市中华新路共和新路西侧发生非机动车越线停车行为,被交通技术监控等设备记录。”日前,市民胡先生收到上海交警发送的短信提示,才意识到自己骑非机动车时产生的违法行为被电子警察抓拍。“以前老觉得警察不在就没人管我们骑车的,没想到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以后一定守规矩。”
昨天下午,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公布了全上海设置的75处抓拍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电子警察”方位,这些“电子警察”将24小时抓拍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其中抓拍行人违法的“电子警察”45套,抓拍非机动车违法的25套,还有5套能同时抓拍行人、非机动车同一种违法行为。
事实上,上海此前已经在试点利用“电子警察”查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在最新公布的这批“电子警察”中记者看到,相对已经能抓拍多种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多合一”电子警察,这些抓拍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的“电子警察”绝大多数只能抓拍一种违法行为,包括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非机动车车逆行,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停车越线,非机动车创禁令这些非机动车常见违法行为。
“量大面广”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被认为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如今不眠不休的“电子警察”上线,对解决这一难题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非机动车电子警察如何工作
这套用于抓拍非机动车越线停车的电子警察,是继抓拍非机动车闯红灯和逆向行驶违法后,又一种针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非现场执法设备。“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超越停止线在路口内停车等候,既影响正常右转的机动车,同时大车右转存在盲区容易导致‘包饺子’事故的发生。”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处民警汪涛说,上海创新研制了这一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抓拍非机动车越线停车的电子警察是如何工作的?1月8日10时47分许,这一电子警察拍下一段视频:一名身穿蓝色上衣的女子骑驶一辆电动自行车,沿中华新路西向东行径共和新路路口遇红灯时,骑车驶出停车线将车停在路口,而其他非机动车都在停车线后等待。
这一辆驶出停车线的电动自行车触发路口抓拍非机动车越线停车的电子警察,电子警察自动从视频中截取出三张图片,记录下蓝衣女子从进入拍摄范围到驶出画面的过程,并截取了一张女子的清晰正脸图。
“跟之前抓拍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设备相同,设备后台预设了数据模型,一旦监测到有非机动车越线停车,便会对越线停车行为进行完整摄录,并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进行连续抓拍,保留其中三张作为证据。”据介绍,清晰正脸图成为锁定违法者的关键。汪涛展示了这一组比对成功的违法行为人照片:违法视频中的人脸截图被放大,后台系统据此图像经数据库搜索,自动比对出多条个人信息,然后按相似度从高到低排序。后台民警会对相似度在90%以上的信息进行人工核实,最终由人工来确定违法当事人身份,属地交警支队将通知相关当事人接受调查处理。
“过去稍微超了一点停车线,协管员吆喝一声就退回来。如今电子警察直接拍,是不是太严苛了?”记者从公安交警部门获悉。目前将处罚标准暂定为非机动车后轮越过停止线,停止时间超过5秒,就会被通过视频抓拍。而早晚高峰上海主要路口仍有交通协管员、志愿者等关注和提醒非机动车、行人违法。
被电子警察抓拍、并经民警人工核查确认违法行为后,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对违法骑车人处罚款30元。之后,交警部门将通过信息匹配,找到骑车人的身份,并通过挂号信、短信等方式告知。
电子警察拍摄的非机动车违法图像
抓拍非机动车违法1.7万余起
面对量大面广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依靠交警人工执法显然捉襟见肘。为了破解非机动车管理这一道“不可能的任务”,上海公安部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充分运用图像采集和智能监控设备等前沿技术,补足警力不足、执法覆盖面不广的短板。
2017年5月开始,上海公安交警部门陆续在黄浦、徐汇、静安、普陀、长宁、虹口等区试点安装了9套用于抓拍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电子警察;2017年8月,全市首套抓拍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的电子警察在中山北路近金沙江路段试点运行;2018年12月底,首套抓拍非机动车越线停车违法的电子警察在共和新路中华新路试点运行……抓拍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电子警察分布范围越来越广,能抓拍的违法种类不断增加。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0余个路口安装了抓拍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电子警察,已具备对闯红灯、逆向行驶和越线停车三种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抓拍查处能力。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表示,还将进一步推进电子警察查处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的布局,逐步在外环线内关键路口与郊区中心城主要路口加大覆盖面,通过科技手段继续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进行整治,改善交通出行环境。
在一些一线交警看来,利用电子警察查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既扩大执法覆盖面又提高查处的精准度,作为民警现场执法的补充手段,切实提升了执法效能。数据显示,从首套设备试点至今,上海“电子警察”已累计有效抓拍非机动车交通违法1.7万余起。
非机动车、行人如何知道自己交通违法被抓拍?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表示,与前期试点阶段主要通过“人工识别+曝光显示”的模式相比,去年3月开始,非机动车电子警察已升级执法模式,参照机动车电子警察处理流程,将违法记录挂在违法人名下,并通过挂号信、短信、上海交警APP等方式进行违法告知。
“执法模式升级后,对违法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人更具约束力。”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表示,违法人收到告知后,可到交警违法审理“窗口”现场或通过“上海交警”App在线处理。
交警查处非机动车违法
有人不主动接受处罚怎么办
据了解,在被抓拍到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中,有不少是多次重复违法。在长宁区威宁路、新渔路,非机动车驾驶人戴某被抓拍到5次违法行为,主要是闯红灯;在普陀区金沙江路、中山北路,非机动车驾驶人张某同样有5次被抓拍到的违法行为,主要是逆向行驶……由此看来,上线不久的抓拍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电子警察们,对违法者的威慑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被抓拍的1.7万余起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中,也有一些违法者尚未主动接受处罚。相比交警与违法者面对面直接开具罚单,针对行人、非机动车的“非现场执法”结果还需进一步“落地”。
一些业内人士坦言,要完全落实对被抓拍的非机动车违法人的处罚,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联动。一方面是人员信息登记不全或未及时更新,找到非机动车违法人存在难度;另一方面,客观上仍存在部分无牌和超标非机动车未纳入监管体系,也没有类似机动车的年检制度,缺少强制执法的抓手。
为敦促违法者接受处罚,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表示,将对多次违法且拒不接受处理的当事人,在违法告知无果的情况下,通过上门告知、上门处理等方式,提升处罚落实率。同时,公安交警部门还将积极争取征信部门支持,探索将非机动车、行人多次严重交通违法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有市民建议,要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管理工作,规范和完善牌照登记,同时加大对无牌车上路的打击整治力度:“随着图像采集技术越来越发达,电子警察抓拍非机动车号牌的难度将越来越小。如果能实现非机动车号牌和所有人信息的一一对应,电子警察管理非机动车效果将进一步提升。”也有市民认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具有“从众效应”,警察在现场和不在现场的秩序差异很大,现阶段仍应加强现场执法力度。
“很多人觉得交警严管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是‘不近人情’,其实恰恰相反,严管的唯一目的就是确保他们的安全!”一线交警以最新的抓拍非机动车越线停车违法为例,非机动车超越停车线贴近路口,很容易在大型机动车转弯时被带倒卷入车轮之下,即俗称的“包饺子”事故。目前电子警察抓拍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往往对应直接造成行人、非机动车死伤的交通事故。交警提醒市民,守法骑车、步行,是保障自身安全的第一要务,也是交警严格执法的终极目标。
难啃的“硬骨头”究竟“难”在何处
斑马线前,汽车停车礼让行人;出租车上,司机反复解释要到有临时停车位的公交车站才能下客;有司机驾驶时“双脱手”,立即被网上举报……经过交通大整治,上海交通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上——量大、面广的违法行为,在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都是一道治理难题。
“难”在何处?记者走访了多位一线交警和曾经违法的市民。
“非机动车、行人违法难题,首先就难在‘量大面广’。”不少一线交警反映,非机动车、行人违法的“从众性”很强,往往一个人违法就能带动一批人违法,交警处罚时很容易“顾此失彼”,而被处罚的违法者反弹就会特别强烈,甚至认为交警有意“刁难”:“为什么只罚我?”
而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处罚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还体现在情与法的冲突中。在不少交警执法中,违法的行人、非机动车能讲出各种理由:“上班要迟到”“接电话没注意红绿灯”……中国社会的人情体现在交通管理中,就是违法者常常把违法产生的后果作为衡量是否该处罚的标准。一些交警告诉记者,针对非机动车、行人的执法,交警严格执法往往会被认为“小题大做”,连围观的市民也会说“这样的小事就算了”。但事实上,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近年来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不少。
相对于机动车的车牌、驾驶员的驾驶证等,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缺少“抓手”。一些交警和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非机动车外形和牌照尺寸、位置,客观上使利用电子警察等设备抓拍违法带来难度。而法律上对非机动车号牌缺少详细规定,非机动车遮挡、污损号牌的管理缺少法律依据。
不过在一些违法者看来,自己违法除了主观原因,也有不少其他诱因。曾屡次在人行道上骑行的市民伍先生说:“从地铁站到我们单位,紧贴主干道,没有非机动车道。我守法骑行要绕个大圈,骑行20多分钟;而违法骑车2分钟就到了。市中心区域非机动车道缺少统一连贯的规划设计,这与绿色出行的潮流也不符合。”
而另一位市民秦先生则直言“看不懂”现在的区域规划:“以共享单车为例,很多停车区设在禁止非机动车骑行区域。如果几十米的道路推行没问题,但数百米的路还要推行,就很难自我克制。”
“现在交通设计还是以机动车为主。”市民罗先生说,有专家曾指出交通灯最长等候时间应为90秒,但上海很多路口超过120秒甚至达200秒以上,交通路口应该系统规划才行。
相关链接
浦东交警针对快递、外卖违法展开整治
浦东“千警百卡”常态化整治非机动车、行人违法:抓住“关键群体”落实主体责任
去年12月1日开始,浦东新区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展开整治,全面启动“千警百卡”全方位常态化整治模式:以每天不少于100个整治卡点为依托,在重点路口强势开展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每周组织两次以上包括交警、派出所民警、治安警、刑警、特警在内的各警种不少于1500名警力开展专项集中整治。
整治之初,记者在世纪大道、浦东南路路口的卡点看到,短短一小时内有多起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被查处。这个路口安装有明显的禁止非机动车行驶标志,世纪大道从陆家嘴环路到浦东南路的区域为禁止非机动骑行的区域。上午10时许,一名女子骑助动车直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后面一位骑共享单车的男子则行驶在上街沿,后面还有好几辆骑共享单车、助动车的违法者被交警拦下。
不少违法者刚被交警拦下,纷纷承认违法并表示“不会再骑了”。然而听到要依法被处罚,一些违法者不乐意了:“我违反哪条法规了,你给我背出来!”“这路这么宽为什么不让我们骑?”交警和辅警让这些违法者停到人行道安全处,逐一回答他们的疑问,最终所有人均被处罚。
在整治中,浦东公安特别抓住“关键群体”。针对外卖、快递员这类以非机动车为工作工具的人员,浦东公安交警部门事先已会商辖区主要外卖企业,在全市率先推出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记分管理办法和专用App,参照机动车驾驶员管理,对外卖骑手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进行不同分值的积分,并将积分情况与骑手的交通安全学习,交通志愿服务甚至他的从业资格相捆绑。这次,浦东警方进一步与浦东邮政管理局对接,加大对快递企业的管理力度,并集中约谈辖区主要外卖、快递企业,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记者从浦东交警部门获悉,此次整治过程中,浦东警方还将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听取和收集群众反映集中的相关问题,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例如有市民反映世纪大道、陆家嘴环路等大型路口人行过街信号灯周期过长,易引发行人为赶时间和图方便而乱穿马路的情况,浦东交警在调研后增设斜向过街横道线和信号灯相位,最大限度的增加行人过路口的通行效率。
栏目主编:简工博文字编辑:简工博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