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实就业优先,需激活经济“毛细血管”
▲图/视觉中国
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阐明了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其中在经济领域七“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促进就业,被纳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议题之中,就是由其重要性所决定的。事实上,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两次提到“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明确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这些表明,抓紧推进优先就业、做好就业工作的政策信号已越来越明晰。
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透露,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61万人,连续第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全国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但也面临新问题。如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一定程度上传导到就业领域。同时,新增劳动力供给一直维持高位,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34万,再创历史新高。
稳增长就是稳就业。当前,中国经济已经主要靠内需拉动,就业一旦失守,消费必然受累,也会直接传导给整体经济形势。正所谓“就业才是经济真正的‘晴雨表’”。所以,实施就业优先,当此之时,无论于内还是于外的形势,都显得刻不容缓。
就业,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既指它的影响范围广,也指稳就业,要打开思路,着眼于全局。像最直接的保障劳动者权益,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等自不必说,加快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活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减负、减税等,也都是为就业做加法。除此之外,就业优先,更要体现于社会、经济等领域的政策制定,不能舍弃“就业视角”。譬如一个微观例子:城市秩序管理,就该为小商贩流出必要的空间,而不能追求“一刀切”。
曾有专家指出,我国最大的就业潜力蕴藏在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之中。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但是现实中,一些新业态,如共享经济代表网约车的合法化,在一些地方仍面临着落地难的问题。这些都启示地方政府应多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来安排和执行新业态、新经济相关的政策。
当前化解就业风险,既要从总量上控制好失业率,也要从化解结构性矛盾方面,促进充分就业。国新办日前召开的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就提到,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中西部,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技工短缺、熟练劳工短缺、新型人才短缺的现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大。有媒体统计,中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2200万。因应这一现实,促进就业,也就需要在提升劳动者素质,如强化劳动者培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有更多的实质性作为。
稳定的就业形势,有着良好的溢出效应,无论是保障社会经济活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治安,抑或打赢当前的扶贫攻坚战,本质上都离不开良好的就业支撑。当前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就业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促进就业的“指挥棒”,将相关工作置于更优先的位置,不打折扣地把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施政管理中。
编辑 井彩霞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