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建投再融资 A股需改变“重融资轻投资”局面
1月21日晚,上市刚满7个月的中信建投发布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77亿股A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30亿元。
应该说,这是一份无可挑剔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中信建投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完全符合现行再融资制度规定,但与此同时也让投资者对A股市场再融资制度的弊端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
中信建投暴露了A股再融资的哪些弊端呢?
一是再融资的金额大,这是A股再融资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曾经一个时期,A股经常上演“蛇吞象”式的并购,究其原因就在于非公开发行的融资额度是没有限制的。上市公司能融资多少就融资多少。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此作出了限制,规定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此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不过,尽管如此,但对于股本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20%的股本规模对应的融资额度仍然不低。
以中信建投为例,其总股本是76.5亿股,其中A股总股本63.85亿股。中信建投此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77亿股A股股份,上限正好是A股总股本的20%。这也充分表明中信建投对政策把握之专业,一点都不浪费政策给予的融资额度。如果是按总股本来计算的话,这其中包括了H股股份的份额,这难免会引起A股市场的纷争。以A股的总股本来计算,市场也就无话可说了。
而不超过12.77亿股非公开发行的上限对应的融资额度高达130亿元,对应的发行价为10.18元,这基本上接近于“预案”公布时中信建投的市场价。但130亿元的融资额度对于当下的市场来说,显然是一个较大的融资额度,这一融资额度是中信建投IPO额度的6倍。中信建投是2018年6月IPO上市的,当时的募资额度是21.68亿元。这就暴露了A股市场融资制度的一个弊端,即IPO时融资金额不大,但上市后却大规模融资。
二是再融资周期短,上市公司可进行快速再融资。针对上市公司上市后频频再融资、过度融资的行为,2017年2月,证监会曾作出规定,将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间隔期确定为“不得少于18个月”。但这一规定在2018年11月9日被修改了,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间隔期调整为“不得少于6个月”。中信建投上市刚满7个月就推出非公开发行预案,显然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新规。
三是在A股市场进行再融资远比在港股以及在境外市场更容易。中信建投是一家A+H股上市公司,该公司于2016年12月在香港上市,如今已期满2年。但两年间,中信建投却没有选择在港股再融资,相反在A股上市刚满7个月就推出了13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为何如此?或许就是因为在A股市场进行再融资更容易。
A股市场再融资制度之所以存在上述弊端,这是与A股市场的定位分不开的,即A股市场是一个“重融资轻投资”的市场。这其实也是A股市场不成熟的重要表现。A股市场要成熟起来,就必须改变“重融资轻投资”的局面。相对应的是,A股的再融资制度也必须重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比如,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结合起来。只有如此,A股才有望迎来健康发展的局面。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