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26个农庄主种3000亩地

原标题:26个农庄主种3000亩地

“橙里城外”、“忆愿阁”、“村忆卓人·情景农庄”……走进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耳目一新的新型农庄就让人想停下脚步,体验一番这诱人的“农庄经济”。

大学生夫妻当上农庄主

1月18日晚,真武宫村“橙里城外”农庄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新年晚会举行。这农庄的主人和在农庄里务工的村民一起,一边品尝从地里刚摘下的红橙,一边唱歌跳舞,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已喜欢上了这农庄创业。”今年30岁、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的农庄主桂何瑜对重庆日报记者说,“我们这农庄面积不大,但天地广阔。”

2013年,她与也是大学毕业的丈夫马明宽一起,辞掉城里的工作,双双来到真武宫村,从村民手中流转来97亩地,建起“橙里城外”农庄,开始了这“农庄经济”的创业。

在这97亩地里,夫妻俩分片种植起了优质清见、晚熟血橙、李子、葡萄等水果,办起了可以接待游客的餐饮,注册了“红橙滚滚”、“橙蒙关照”等商标。其种出的优质血橙,还在去年由市农委、中国柑橘研究所组织的评比中,获得了“果王奖”。

如今,农庄里的果园已经投产。她说,由于这血橙的品质好,目前,游客来采摘或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每斤的价格已卖到16元,今年的产量有六七万斤。

“销售有问题吗?”记者问道。

“没有,由于是一种可供游玩、采摘、体验的‘农庄经济’,来的游客就是稳定的消费群体。其综合效益不错。”桂何瑜说。

26个农庄主种了3000亩地

其实,真武宫村内像这样的农庄还不少。

刘宗伦也是一位农庄主,他所经营的“村忆卓人·情景农庄”,可以算是目前村里最大的一座农庄。

“我是2012年就到这村里来搞这‘农庄经济’的。”他对重庆日报记者说,“当时,只流转了80亩地。这几年中,在取得成功、有了经验后,不断地扩大规模,目前,已总共流转了300余亩地来经营。”

据介绍,他的“农庄经济”是体验采摘、餐饮、住宿融为一体。在他的农庄里,一年四季都可以体验采果。种植的品种有桃、李、桂圆、枇杷等,每个品种的面积都不大,只有20余亩。“这‘农庄经济’重在体验、游玩、休闲,不是单纯的农产品生产,是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融合。”他说。

方程洪是真武宫村的村民,以前在外面打工,看到村里的“农庄经济”发展起来后,也回到村里,建起一座“忆愿阁”的农庄,把自己家的楼房利用起来,搞餐饮、民宿,接待游客。利用自己的承包地和流转乡邻的地,建起15亩的香桃园。

“目前,我们村里已建起这样的农庄26个,其中有6个是本村农民建的。”真武宫村党支部书记孟长春说,“这26个农庄主,总共流转经营了3000余亩土地,占了全村耕地面积的75%。这些农庄中经营面积最大的有300余亩,最小的只有10多亩。”

“农庄经济”的背后是改革

真武宫村“农庄经济”兴起的背后,是围绕土地深化的农村改革。

“我们对全村的承包土地进行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孟长春说,“三权”分置后,村里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吸引投资业主和有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建农业农庄。

真武宫村在承包土地上的“三权”分置改革,不是简单的确权分置,在确权分置后,重点在经营权流转上建立起一套保护农民利益的流转经营机制。

据孟长春介绍,在经营权流转的改革中,村里首先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了科学的规划,有意识地引导经营者发展有市场的产业。如当村里的葡萄园已经开始饱和时,就引导农庄主发展花卉、香桃等产业。

在具体的流转中,也建立起有序的流转机制,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村民,将要流转的土地,交给村流转服务站,由村里统一向外引进投资业主。对所引进的业主,村里要对其资质、投资能力、以及所经营项目的市场前景、效益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以保证土地上投资项目的成功。

当土地经营权正式流转后,农庄主得先交3笔钱后,才能正式使用土地。这3笔钱是:付给村民土地上的青苗补偿费、当年每亩900斤黄谷(按市场价折算)的流转金,付给村土地流转站每亩250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费。

这种有序流转的机制,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保护了农庄主的权益。村土地流转站负起了土地流转中的矛盾协调、产业服务、农业项目申请、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全秩序维护等责任。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的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为‘农庄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好的环境。”孟长春说,目前,26个农庄中,除一个失败外,其余25个都成功。

我省国企改革:发起最大规模战略重组 万州大力发展绿色照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