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〇一八年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年底,富县洛阳村,承载着推动地方经济追赶超越重要功能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使集团聚烯烃产能扩大至220万吨/年。重点项目作为集团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力抓手,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张恺颙表示。
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陕西省重点项目。作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该项目以延长石油集团自产煤、天然气、炼厂低品质轻质油为原料,生产高品质聚乙烯、聚丙烯、丁醇等多种化工产品,预计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13亿元。
企业转型升级加速,迈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调。2018年,陕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活力增强、质效提升的特点。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依托创新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更有力量、更有作为。
改革释放新活力 开放构建新格局
来自陕煤集团的数据显示,2018年,“陕煤入渝”实际总量达849万吨,同比增长65.1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陕煤集团与重庆的能源战略合作,是我省企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创新实践。
放眼全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优质供给加快孕育,落后产能陆续退出,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省完成煤炭去产能596万吨,一般工商业电价降幅超过10%;建成大型煤制烯烃项目4个,占全国产能的一半;三星存储芯片二期、中兴智能终端二期等加快建设……
保持改革锐气和韧劲,陕西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改革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陕西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国西部创新港等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民参军”单位总数达到700多家,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创新创业环境逐步优化,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西安,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72家、升级众创空间达到177家。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整合重组,7户混合所有制和5户员工持股企业改革试点圆满完成,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进展顺利。
——出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全省非公经济占比超过54%。
同时,我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18年货邮吞吐量突破30万吨大关,货量排名升至全国第13位;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干线达到11条,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全国领先;陕西自贸试验区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由30%提升到80%……因枢纽而发展,因门户而开放,因流动而繁荣,“三个经济”势能尽显,我省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
实施乡村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
2018年国庆期间,榆林市横山区白界镇黑峁墩村热闹非凡。来游玩的游客中,有人垂钓,有人玩沙漠拓展,有人采摘蔬果。当年2月,黑峁墩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并引进旅游度假项目。村民入股土地680亩。项目采用固定分红的方式向村民返利。
乡村振兴,就是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省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加区域特色产业的“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8年新增特色产业小镇12个;扎实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全省11个市(区)56个县1198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度任务;推进“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健全“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省统计局调查显示,2018年以来,我省第一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初显。
“三农”发展的同时,我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深化关中协同创新发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布局更加优化。
——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北地区坚持能源与非能源并重、开放与保护并举,延安、榆林两市经济增速均达到9%,创近年来新高。
——加快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陕南地区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抓手,做强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陕南三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县域经济是我省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板块。2018年,我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35个重点示范镇、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有序推进,县域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5%。
巩固良好态势,发挥发展优势,积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陕西正努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记者:汪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