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报中心巨舰启航融媒转型续写辉煌

原标题:广报中心巨舰启航融媒转型续写辉煌

1月19日,广报中心采编系统启动仪式现场。

广州日报社在报社新址举行“广州日报新大楼采编系统启动仪式”。

记者在启动仪式现场写稿。

北京、上海、深圳、佛山、东莞记者连线接入视频通话,呈现指挥场景。

阳光下的广报中心

1月19日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整体搬入位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报中心的第一天。下午5时16分,随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点击鼠标,签发第一份“大样”,广州日报新大楼采编系统正式启用。

在一张宽约16米、高约4米的巨幕上,全国热点事件不断滚动、阅读数据实时跳动,350台将“智慧”放在“云端”的云桌面电脑正对屏幕,其背后的新信息中心,安全性能仅次于银行……

这套对标全国最高水平打造的采编系统,打破了报刊、网站以及其他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充分展示了广州日报全媒体最新发展趋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广州日报的行业龙头地位。

【致辞】

创新是最深沉的禀赋

昨日我们满怀感恩告别西瓜园,今天我们在最现代化的全媒体采编中心再启程,广州日报人一定要把对广州日报的热爱化作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广州日报创造昔日辉煌靠的是创新,未来我们争创辉煌更要创新,今后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是要创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新不能忘,和大家共勉。

全媒体转型的坐标

融媒体指挥中心平台主要分为三部分:能在“掌上”实现完整新闻生产流程的融媒体采编平台、网络安全性仅次于银行的新信息中心以及以超大屏幕为载体的融媒体指挥报道系统。

这里是编辑部向全媒体转型的坐标,希望广州日报人能在这套对标全国最高水平建设的采编系统支持下,打造更多的“爆款产品”。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

新信息中心:

将报社“放”上“云”

在办公区域连片的写字桌上,只有一台纤薄电脑显示器在运作,寻不到电脑主机身影。本次广州日报搬迁合作方、北京沃科朗德科技有限公司李思非介绍,融媒体指挥中心前段采用新信息技术——虚拟化平台及云桌面技术。“我们只用14台物理服务器,就实现原来需超过50台物理服务器主机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展,目前架构完全可以替代以前需要上百台物理服务器的功能。”李思非说。

他坦言,这套系统在一个半月前就开始部署设计,前后经过两个主要流程:先是将存储在旧报社大楼服务器中几十年的数据备份,然后“搬家转移”。“我们不仅将21台方正的采编业务系统服务器转移过来,还将数字报6台服务器以及OA办公、用友、社区的业务服务器的系统及数据转移了过来,这个过程花费了一周建立了搬迁备份系统的部署,然后进行每日的数据增量备份,以及在新大楼的恢复。”

“云桌面技术是目前桌面部署的趋势,是云计算时代的典型应用。”李思非说道。每台显示器后方都装置有一个小匣子,连接着服务器,借助10台中央服务器,实现了虚拟化技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共享,软件可以从服务器中下载储存,甚至中央处理器、内存和储存空间,也是通过中央处理器分配。”目前新信息技术服务器总储存空间可以达到22T。

“每位采编人员的账户就是他们的‘电脑’。”在云桌面时代,采编人员只需一个账号,便可以将自己的“电脑内容”在所有350台云桌面上使用。每个人的账户中包含着下载的软件信息,文件、文档以及分得的服务器性能。这意味着就算350台云桌面的其中一台损坏,那么在其他任一台云桌面上都可以实现相同的电脑功能。”

与此同时,新信息中心部署也在不断推进,新中心采用万兆链路组网,带宽达到原来机房的10倍。据悉,目前这套系统能够满足未来五年融媒体业务对带宽的需求。

得益于先进的加密系统和云桌面的运作机制,新信息中心的安全系统可以达到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第三级的要求,仅次于金融机构。同时用了当前最新的智能配线技术,采编座位上350台“云桌面”,共用着一个“云大脑”。

“渊博”巨幕:

平台呈现9大模块功能

在广州日报媒体融合编辑部放射式布局的中心,一块巨幕格外显眼。荧幕上,距离每日出版时间数字不断跳跃,精确到秒。海量数据不断更新,当天每一个版面的编辑进度、一线记者的直播画面、稿件传播力数据、网络实时热点、稿源采集情况等均能实时呈现。“记者正在跟进什么新闻?”“近日哪条稿件传播力最强?”这些问题都能在屏幕中找到答案。

这块“无所不知”的屏幕诠释着新闻工作的时效性与紧凑性,九大模块功能真正实现了“滚动采集、滚动发布”。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块大屏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这不是为了让人参观或仅供重大采访使用。”记者从广州日报信息技术部负责人蔡日忠那里了解到,屏幕上的每一项功能,乃至数据分析、传播分析的每一项指标和展示方式,都是采编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经过反复打磨而成。

每一块功能的呈现都依托于随着进驻新大楼升级启用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指挥中心平台。融媒体指挥中心平台主要分为三部分:能在“掌上”实现完整新闻生产流程的融媒体采编平台、网络安全性仅次于银行的新信息中心以及以超大屏幕为载体的融媒体指挥报道系统。

“这里是编辑部向全媒体转型的坐标,希望广州日报人能在这套对标全国最高水平建设的采编系统支持下,打造更多的‘爆款产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

跃动字节:

数据可视化传播力一目了然

打开广州日报融媒采编指挥中心的“数据分析”功能模块,屏幕上的一组组柱状图、折线图和跳动着的数字,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

“我们从屏幕上就能看到,广州日报昨日在报纸上刊发了189条原创稿件,获得1471家媒体转载。下方显示的是我们微博的数据,广州日报粉丝已经涨到了1500万人,阅读数达到808万次。右侧的广州日报客户端数据,不仅能看到目前客户下载量已达到2271万次,还能显示昨日新增了下载数量、稿件篇数和阅读量。”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李晓华介绍。

“微信数据显示,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总阅读数已达到52万。微视频的数据来自于秒拍,目前粉丝达到1600万。”有趣的是,屏幕上还显示了大洋网重点栏目转载时长“8小时15分钟”,这意味着大洋网的原创稿件在全国的重点门户网站的重点模块被暴露的时间,达到8小时15分钟。

据巨屏上的“广州日报产品荣誉榜”显示,广州日报的综合传播力位居地方党报第一位;报纸发行量仅次于《人民日报》。“广州日报APP”的用户下载量也过千万。

报道指挥:

五地记者现场模拟“报道直播”

随着信号接通,采编中心屏幕上出现了8个分屏画面,驻守在北京、东莞、佛山等5地记者站的广州日报记者正通过手机连线采编中心。

“万里你好!”19日的夜班值班编委何智新呼叫着远在东莞的记者汪万里,不到一秒钟便得到了屏幕对面的清晰回应。“何主任,我看到你了!”

“万里今天有什么猛料?我的版面还等着你呢!”何主任喜笑颜开,在场的人也纷纷鼓起掌。汪万里不仅能够通过手机看到指挥中心情况,他还可以听到其他记者的声音并实时互动。广州日报驻佛山站记者王名润、深圳站记者柯学东……随着一张张面孔确认信号,这次“报道指挥”的试运行宣告成功。

“报道指挥”是融媒采编指挥中心的九大功能模块之一。“通过‘报道指挥’,能实现同时与全国最多8个不同地点记者的视频连线,实时显示爆料线索、记者位置、记者在跟报题。”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指挥中心还提供热点分析、稿件监控、出版流程、直播中心、数据分析、传播分析、同城媒体、融媒矩阵等。

“通过‘出版流程’,我们能实时监控产品生产进度及每个版面状态。通过‘数据分析’,看到稿件阅读量、用户标签、时段等数据,呈现广州日报各融媒体平台及端口的用户画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侯翔宇、方晴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高鹤涛、苏韵桦

相关阅读:
一项历史性工程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