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华北明珠”重绽风采

原标题:让“华北明珠”重绽风采

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

规划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编制,作为雄安新区规划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白洋淀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也将为雄安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之基。

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淡水湿地系统,素有“华北明珠”之称,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被誉为“华北之肾”。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河北省委、省政府组织,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基础,依法依规深化研究,形成了《白洋淀规划》。

《白洋淀规划》由九个章节组成,从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新区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和统筹设计。

全面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如何统筹考虑水质与水生态安全,强调流域水质目标管理,通过建立生态分区方法和实施生态空间分区管理,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是白洋淀治理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表示,规划从流域治理角度出发,统筹考虑了水量、水质、生态三大要素,以白洋淀水质、水生态恢复目标为抓手,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使“华北明珠”重放光彩。

《白洋淀规划》指出,按照淀区面积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的目标考虑,确定2022年之前生态需水量为3-4亿立方米/年;从远期需求与配置看,2022年之后,随着流域和淀区生态环境治理目标逐步实现,生态需水量为3亿立方米/年。

打造水城共融生态城市

《白洋淀规划》指出,雄安新区要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为全面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白洋淀生态服务功能,《白洋淀规划》对淀区进行功能区划,确定了约96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白洋淀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其自然环境,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管控措施;生态服务功能区,为淀内其他区域,主要展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白洋淀规划》的规划期限至2035年,近期至2022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至2020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至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至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淀区水质功能稳定达标,淀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展现白洋淀独特的“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和“华北明珠”风采。

文/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石家庄1月17日电)

相关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河北雄安新区从蓝图走向实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河北雄安新区从蓝图走向实景

    原标题:河北雄安新区从蓝图走向实景——牢记嘱托、续写春天故事之一冬日的雄安新区银装素裹,启动区建设工地上一派塔吊林立、热火... 2023-12-28
  • 从“三个维度”看雄安之变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新华社记者年终岁尾,寒气逼人,而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作为我国目前建设项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雄安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2023-12-09
  • 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 鸟类天堂”胜景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记者孙文宾霍少轩)12月7日,记者从雄安新区召开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白洋淀水位目前已稳定保持在6 5米—7米,淀泊水面 2023-12-08
  • 白洋淀水质连续三年稳定保持Ⅲ类

    新华社石家庄12月7日电(记者刘桃熊)记者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7日举行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 2023-12-07
  • 白洋淀野生鸟类又“上新”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雄安新区白洋淀野生鸟类又“上新”了。就在上个月,工作人员新发现3种鸟类,分别是黑尾鸥、斑背潜鸭、北长尾山雀。经专家鉴别,这3种鸟都是国家“ 2023-12-05
  • 古淀重生映新城

    古淀重生映新城

    新华社石家庄11月6日电题:古淀重生映新城新华社记者杜一方、齐雷杰秋末的白洋淀,落日斜照,百里苇海与晚霞交相辉映,银灰色的芦花... 2023-11-06
去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均压缩超50% 猪肉供给充足 消费有待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