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限极“致病”疑云
权健之后,又一家大型保健品集团惹上麻烦。1月17日,针对公司产品疑致幼童心肌损害一事,无限极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公司存在一定的管理失察,已责成夸大宣传行为的个别经销商对消费者进行补偿。无限极称,已申请陕西省相关部门介入,对公司的产品进行抽检。业内人士指出,销售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可能大量销售产品,当无限极产品被多种组合并大量服用后,消费者因个体差异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在国家严控保健品发展的当下,此次事件的最终裁决或将会直接影响无限极母公司的业务布局。
“保健”却“病变”
几天前,一位今日头条认证为“幼童疑因无限极致心肌损害事件当事人田淑平”的网友曝出,自己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陕西当地一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的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等病症。
田淑平在网文中称,自己女儿在服用无限极保健品前,抽血微量元素检查化验单中的钙与血常规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服用后孩子的血常规全部不正常。田淑平称,经商洛、西安、北京等各大医院诊治后,孩子被诊断为因药物蓄积、滥用药物而导致佝偻病、干眼症、眼压高、肝损害、心肌损害、低血糖等。
无限极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1月16日下午4时许,公司关注到了有关媒体对陕西田女士投诉无限极的报道,公司总部立即成立专项小组,连夜派人从广州飞往西安,与陕西分公司负责人一起责成并督促经销商樊某,约见田女士及其委托的第三方见面。见面期间,樊某和公司代表表明了来意,樊某表示赔礼并鞠躬道歉。沟通从1月17日凌晨开始持续到5:30,因补偿问题有分歧,双方暂时中止了会话,并继续保持沟通。
无限极相关负责人称,此次事件是经销商在推销产品时存在夸大宣传的行为,不能代表公司产品有问题。“公司已督促并责成经销商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给予消费者补偿。同时,公司正向陕西省药监局及相关部门汇报情况,联系相关部门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鉴定,并对田女士女儿的身体健康进行全面检查。”
管理存漏洞
依靠海量门店扩张和较多直销人员让无限极成功跃居直销企业排行榜首位,而此前的过度扩张也为无限极埋下隐患。无限极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公司经销商的体量大,准入门槛较低,作为与公司合作的经销商,樊乐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公司也愿意承担对经销商管理失察的责任。
资料显示,无限极在中国内地设立了30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并拥有超过7000家专卖店。从2012年直销排名第三位到如今最新排行榜首位,海量门店给无限极带来了丰厚业绩。2018年,无限极销售额达249亿元。
不过,公司体量日益壮大的同时,也滋生了难以监督到的暗角。根据公开报道,在2017年无限极与张永亮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中,无限极销售人员在推荐产品时未能实事求是地介绍产品,存在夸大产品效果、提出与专业知识不相符的指导意见等问题,无限极被判定未能对销售人员严加管理,存在一定的过错。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无限极的产品能拿到国家的相关认证,说明公司的单一产品没有问题,而此次事件的关键点在于指导老师是否具备专业性,“指导老师是以利润为导向,还是以消费者的健康为导向很重要,8种产品组合在一起被消费者大量服用,是否会产生负面反应不得而知。此外,每个消费者的体质不同,这都对指导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从直销企业商业模式来说,企业对于直销员的管控很难做到完美。经销商的准入门槛较低,为了经济利益,经销商肯定希望销售更多的产品。不过,功能、适应症以及使用剂量在产品上都有明确要求,消费者在选购及使用时要多加留意。
对此,无限极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将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作为立身之本,明令禁止经销商对公司产品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但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措施不力,对消费者关怀不够。“公司深感惭愧,并向田女士及其女儿诚恳道歉。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深刻反省,在全国范围内,认真整改在经销商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撞上整改风暴
随着国家对保健品企业的监管力度日益趋严以及事件的不断升温,被推至风口浪尖的无限极母公司业务走向也受到了业内关注。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以及民政部等13个部委共同开展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为整顿的重点。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商务部将严格直销准入,暂停直销经营许可审批,暂停产品和网点备案。同时,深入开展摸底排查。
随后,无限极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将积极拥护主动配合“百日行动”。据了解,无限极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主要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作为无限极的母公司,李锦记以调味酱料产品蜚声海内外。
针对政策的趋严是否会影响无限极母公司的业务布局,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从短期来看,公众对这一类产品的信心降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无限极的销售业绩。但大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李锦记未来应该不会收窄此领域的业务布局。
该不愿具名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无限极的业务发展走向取决于此次事件的最终结果。“在国家严查保健品企业的当下,此次事件的出现处于敏感期。未来李锦记是否收窄无限极的业务,要看此次产品抽检结果以及无限极产品是否直接导致幼童出现心肌损害。若事件性质较为严重,无限极在政策方面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针对公司未来大健康业务走向等问题,无限极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不会收窄这部分业务,“我们会继续按照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弘扬中华优秀的养生文化”。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姚倩/文白杨/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