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媒:登陆月背展现中国航天大国雄心
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 外媒称,2018年10月,达米安·沙泽勒拍摄的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传记影片《登月第一人》上映。影片因没有展现美国人将国旗插上月球的一刻而引起轩然大波。在美国人为《登月第一人》争吵不休时,中国正准备发射嫦娥四号,它于1月3日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制度优势凸显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10日刊载文章称,中国的目标是在2045年前成为全球领先的航天大国,而且其愿景也与冷战时期导致美苏竞争的紧迫原因大不相同。当时最重要的是将国旗插上月球,然后再转向其他值得炫耀的噱头。
文章认为,与之相反,中国专注于发展永久太空势力。近期,通过登陆月球背面,中国为资源开发建立了一个重要据点。美国需要2至3年才能完成首次机器人登月任务。太空资源方面的相对领先优势可能决定着谁是未来的主导力量。
文章称,未来谁能获得丰富的太空资源,如水或冰、铁、钛、铂和镍;谁能确保贸易路线;谁能制定太空商务规则,如能量推进剂和贵金属的交易;谁将受益于源自工业实力的军事力量?大多数人想的是太空探索;实际上影响到未来实力的是太空开发。
文章称,中国的太空战略牵涉建立月球工业基础设施,从而以划算的方式进入外层空间。嫦娥四号是第一步:证明通信、登陆、调查和监视未来工业和物流基地位置的能力。此次任务确保了中国进入资源丰富的月球南极,并率先确立了开发太空资源、实现月球工业化,从而建造太阳能卫星、开采月球和小行星蕴藏的丰富矿产的能力。
文章认为,据估算,月球两极蕴藏着数亿吨水资源,足以为抵达太阳系最远处的无数次航天飞行任务提供燃料;足以探索开发小行星带的资源;足以扩大后勤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足以发展近地太空的军事后勤。
文章称,有待观察的竞赛并不是中国的载人登月,而是中国的机器人探测器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商业运载服务计划”之间的竞争,因为这将决定两国在获取和开发月球资源领域的相对优势。
文章称,由于中国拥有高度协调、遵守纪律的制度,能够确立并维持长期目标,而且人口众多、人才济济,因此它占据赢得太空竞赛的有利条件。
影响波及世界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1月4日刊载美国卡梅伦大学政治学副教授温迪·惠特曼·科布题为《中国登陆月球会引发新一轮太空竞赛吗?》的文章称,1月3日,中国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登陆月球背面,这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成就,而且是俄罗斯和美国未曾努力追求的成就。
文章称,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中国太空计划发展及实力的象征,对中国和世界大国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其影响已传递至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太空竞赛及太空探索前景问题。
文章称,历史上,美国太空政策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与俄罗斯的竞争,尤其是在冷战背景下。如果中国继续取得成功,美国是否会发现自己身处新一轮太空竞赛?
文章称,除了载人航天,中国人还开展了嫦娥四号这类航天科研活动。它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于2007年进入月球轨道,2013年中国的月球车实现登月。中国未来的计划包括建立一个新的空间站、一个月球基地并可能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文章认为,中国太空计划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慢而稳,特别是与美国和俄罗斯的早期计划相比。由于中国的太空计划层层保密,因此其究竟具备哪些能力尚不得而知。然而,中国的计划可能与对手不分上下。
文章称,在军事应用方面,中国也证明了非凡的技能。2007年,中国进行了反卫星试验,发射一枚陆基导弹摧毁了一颗已失效的气象卫星。美国国防部2018年在中国军力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军事太空计划“正迅速成熟”。
文章认为,虽然中国具备相关能力,但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并未与之开展任何实质性合作。事实上,美国2011年的一项法律禁止与中国航天官员进行官方接触。这预示着美中进入新的太空竞赛了吗?
文章称,答案既肯定又否定。部分美国官员,包括国家航天委员会执行秘书斯科特·佩斯,对合作潜力谨慎乐观,并且认为并未开始新一轮太空竞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最近在德国参加国际宇航大会期间与中国太空计划负责人会晤并讨论了中美可能合作的领域。但是,竞争在加剧。特朗普政府已经以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为由要求增设新的独立军种——太空部队。
文章认为,不管怎样,中国的太空能力在迅速发展,而且已反映到了流行文化中。在安迪·韦尔2011年出版的小说《火星救援》及后来拍摄的同名电影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中国求助,请求救援陷入困境的航天员。一方面,竞争可能带动技术进步,就像首轮太空竞赛所证明的那样;同时,更强的全球太空探索能力也可能不仅有益于拯救遇到困难的航天员,还会增加我们对自己生存的宇宙的了解。即使中国的崛起预示着新一轮太空竞赛,也并非所有影响都是消极的。
这是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国家航天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