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主招生名额缩减,衍生行业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原标题:自主招生名额缩减,衍生行业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压缩招生名额、降低优惠分值、严惩论文造假……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加强监管等方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提出了要求,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自主招生逐渐升温,甚至有成为高考“第二战场”的趋势。据媒体报道,自主招生报名人次从2015年的16万迅速攀升到2018年的83万。在此情况下, 许多培训机构从中看到商机,提供自主招生政策解读、背景提升、笔试面试辅导等服务。

此次政策的出台能否为自主招生降温?又会对自主招生培训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影响:初审通过人数或将下降

“志愿服务国家级优秀项目奖有用吗?”“作文大赛的奖项还认可吗?”“雅思成绩哪些学校会参考?”……1月4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后,某自主招生培训机构的学生交流群里炸了锅,大家纷纷向机构老师咨询政策的影响。该机构负责人张丹(化名)在交流群里表示:“哪些奖项有用还不好说,要看各高校自己的要求,但预计今年初审环节会筛掉更多人。”

根据《通知》要求,高校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为主,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赛事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认真评估。相关专家认为,这一条的“杀伤力”会比较大,非官方的奖项以及专利、论文等可能变为无用,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次超过83万,但是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只有不到5万人,有很多学生凭借论文、专利、社会实践活动等报名自主招生。”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认为,这类学生今年会受到影响。

记者注意到,在自主招生报名人数攀升的同时,从2016年到2018年,自主招生初审通过人数也从10万人左右增加到15万人以上。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简章中对报名条件的限制比较模糊,仅要求在特定领域具有鲜明学科特长和一定创新潜质的学生均可报名申请。

根据《通知》要求,高校应于2019年1月底前将本校自主招生简章报教育部备案。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高校今年可能会在招生简章中对报名条件进行明确,更清晰地列出认可哪些赛事。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则不予通过初审。李立勋认为,今年的初审通过人数会明显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丹建议学生不要盲目报名,要依据自身的硬件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匹配自身的学校。

此外,相关专家认为,《通知》中关于严格制定录取标准,降低给予自主招生考生的优惠分值的要求也可能产生较大影响。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降分优惠最高达60分,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获降至一本线录取。李立勋预测,2019年一些高校的优惠分值会降低,可能难以超过30分。

与此同时,《通知》中还提到适度压缩招生规模,严格确定招生专业等要求;引起一些家长的疑惑:“自主招生入口为什么突然收紧了?”但在相关专家看来,教育部此次对自主招生提出严格要求并不突然,而是引导自主招生回归其本来的定位。

背景:自招始终是针对少数人

从2003年教育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重点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起,自主招生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而这一路一直都算不上平坦。

改革启动后,自主招生范围一度持续扩大,2014年试点高校已达90所,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联考”等招生形式。2009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尝试联盟其他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两年内,三大最具实力的招生联盟成立,即“北约”(含北大、北航等11所高校)、“华约”(含清华、浙大等7所高校)和“卓越联盟”(含北理工、天津大学等9所高校)。

然而,声势日渐浩大的自主招生一直难以摆脱外界的质疑,有人认为,联考让自主招生变成了提前“掐尖”的小高考,无法起到选拔特长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招考舞弊的担忧也越来越严重,自主招生面临“信任”危机。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就因腐败事件暂缓一年。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重新明确自主招生的定位,主要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同时要求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至此,自主招生联盟宣告解体。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考研究中心主任吕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选拔特殊人才是自主招生的本意,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只是针对小部分人。”

现实:概念混淆与信任危机

2015年起,自主招生进入新阶段,如考试时间调整到高考后进行,报名由以往的以“校荐”为主变为由考生自己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等。与此同时,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自主招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从2015年到2018年,三年间自主招生报名人次从16万攀升到83万。

部分家长将自主招生理解为“低分上名校”的捷径,同时,一些高中和自主招生培训机构也传递出自主招生适合很多甚至所有学生的信息,或强调裸分上名校很难,自主招生才是大势所趋。在吕阳看来,这些都是误解或误导,其原因在于很多人将自主招生和自主选拔类招生混为一谈。

记者注意到,自主选拔类招生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中,高校多元综合评价人才选拔的新模式,以北京大学为例,包括自主招生、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数学英才班等。而自主招生只是其中一种类型,且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与报名人数的暴增相比,最终获得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学生人数并无太大波动。李立勋也表示:“高校给到自主招生的名额是比较稳定的。”

此次《通知》共提出了十项严格要求(简称“十严格”),除了严控招生规模外,对招生程序和监管等方面的要求也并非“新鲜事”。2017年教育部曾发布《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五严格”,即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和严格惩处造假。2018年3月,教育部重申,坚决打击和防范自主招生作假。

然而,这两年相关乱象仍难杜绝,社会质疑不断。尤其是2018年8月“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或涉自主招生黑幕》一文揭露了杭州市第二中学、成都市第七中学、西安市高新一中等9所知名高中学生涉嫌论文抄袭、造假,再次打击了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在此情况下,相关专家表示,教育部再出重拳,对自主招生进行规范并不令人意外,但能否遏止乱象仍然有待观察。

行业:投机作假机构或将面临打击

近两年,在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飞速增长的同时,不少培训机构也从中发现了“商机”,提供政策解读、背景提升、笔试面试培训、志愿填报等服务。记者注意到,2018年夏天,北京市不少公交车站台出现过自主招生培训的广告。有业内人士曾表示,随着新高考的落地,2018年会是自主招生培训行业一大拐点。然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或将给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波动。

“部分打着‘初审包过’旗号做咨询包装,在论文、专利等方面投机取巧甚至作假的机构可能会受到较大打击。”李立勋说。此外,如果通过初审的人数下降,一些主打初审后面试培训的“短期冲刺班”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在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通知》的下发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和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学生和家长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了。”吕阳认为,自主招生“过热”与机构的宣传存在一定关系。自主招生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却被一些机构夸大成“必走之路”。而《通知》或有助于学生和家长理解自主招生政策,明确招生规模的限制。“在此过程中,自主招生培训机构的生源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倡导的“多元录取”也为行业留出了发展空间。在李立勋眼里,自主招生的定位决定了相关培训业务市场有限,很难有大的变化,但高校自主选拔会是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在浙江等推行新高考的省份,越来越多的名校录取名额正在被“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招生渠道所分流。因此,围绕自主选拔类招生的五大学科竞赛培训、综合评价辅导等业务可能是行业未来的重要探索方向。

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编辑潘灿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丰台河西第三水厂主体工程2019年底完工 丰台今年开建保障性住房5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