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揭秘!外逃人员在外"生不如死",投案自首成追逃新趋势!

原标题:揭秘!外逃人员在外"生不如死",投案自首成追逃新趋势!

正义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胡玉菡 见习记者王帅)近日,国家监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敦促职务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公告》(下称“《公告》”)的成效公布:在公告规定的投案自首期限(2018年12月31日)之前,4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共计从46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41人(含117名国家工作人员),最长外逃时间为23年,年龄最大的是79岁。其中主动投案165名,主动投案自首的外逃人员比例占追回外逃人员总数的37.4%。对此,专家表示,外逃人员慑于国内反腐高压态势,投案自首的比例显著提高,已成为海外追逃的新趋势。

揭秘:外逃人员在外似惊弓之鸟 生不如死

外逃人员携款潜逃,期望随意挥霍的生活,本想“逍遥法外”,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截至2018年底,“百名红色通缉令”名单上已有56人归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推出的专题片《红色通缉》正在央视热播,揭秘“红通”人员归案背后的故事,由此可见一斑。

“在外面这个苦楚,你们在国内的是领受不了的,我们在外面是知道的。”“百名红通人员”第1号杨秀珠在《红色通缉》中接受采访时表示外逃生活非常孤独。过去身为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她,曾经在中餐馆做帮工,只为了“跟他们多讲几句温州话”。经历了十三年的逃窜,在多国申请“避难”失败后,看到胞弟在潜逃美国14年后依然被遣返回国,杨秀珠的心理防线逐渐崩塌。2016年11月16日,杨秀珠从美国回国投案自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认为,《红色通缉》类的警示教育专题片可以让观众懂得“腐败出逃境外终会自食其果”的道理,也借此向社会宣示了追逃追赃、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定决心。

“可以肯定的是,在逃人员在国外的日子并不好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国外不是天堂,不能一逃了之。这些潜逃人员可以说是“惊弓之鸟”,在国外的生活、工作、活动等方面都受到了限制。

杜治洲用“生不如死”来形容外逃人员的生活,“在国外逃亡流浪,不敢公开身份,不敢随便消费,连生病都不敢去就医,许多人不会外语,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坐吃山空。”杜治洲指出,失去了自由且终日担惊受怕,这是许多外逃贪官在出逃前未预料到的狼狈局面。

趋势:外逃人员自首转化 投案比例提高

回顾2018年,中央和各级追逃办不断密织追逃追赃网络。4月24日,“天网2018”行动启动;6月6日,中央追逃办再次发布部分外逃人员有关线索的公告;8月23日,五部门发布敦促外逃人员自首的《公告》,国家持续释放追逃信号。

《公告》指出,在2018年12月31日以前,主动投案的外逃人员可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于是,越来越多的外逃人员决定回国投案自首。“这给境外在逃人员带来了强烈震慑,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改过自新、重回祖国怀抱的机会。”杜治洲表示,外逃人员慑于国内治理腐败的高压态势及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加上《公告》中自首政策发生的变化,心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以往更愿意回国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海外在逃人员自首比例的提高,外逃人员自首转化是追逃的新趋势。”竹立家表示,《公告》本身表明国家在追赃追逃方面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外逃人员的“定心丸”,为外逃人员的量刑处理上点亮了明确信号。

对未来的追逃趋势上,竹立家认为,国际合作的空间、力度、范围会越来越大。相关部门要继续强化国际合作,坚持依法追逃,对外逃人员的处理或审判过程公开化,起到更大的警示教育作用,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反腐的进程。

方向:继续加大追逃力度 一追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据中央追逃办通报,“天网2018”行动全国共追回外逃人员1335名,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307人。截至目前,我国已连续4年开展“天网”行动,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5000多名,其中“百名红通人员”56人,追回赃款100多亿元。

“这几年,国家在追逃方面法治化程度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力度、依法反腐力度有大幅提升,国际合作力度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多,我国追赃追逃的规范性和信誉度也越来越高。”竹立家也认为,各部门和国际追逃之间的密切合作让已经潜逃的贪官无处藏身。“外逃人员不论跑到天涯海角,只要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对国家对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就会被一追到底。”

杜治洲还提出建议,希望国家继续加强追逃追赃工作力度;制定和完善追逃追赃领域法律法规;健全国内司法体系,构建合理的成本负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提速国际司法合作。

水磨沟区今年将建1.4公里水磨河四期景观工程 电影《非常替身》剧本研讨会北京召开,暖心喜剧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