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新区开发建设序幕已拉开

原标题: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新区开发建设序幕已拉开很快转入新阶段

据微信公众号“雄安发布”1月11日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1月11日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和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介绍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布会透露了这些重要信息,一起来看。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正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会上介绍,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正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积极稳妥开展。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也实现了率先突破。

林念修介绍,雄安新区设立近两年来,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四梁八柱基本完成。(“1+N”规划体系:“1”是雄安新区规划纲要,“N”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另外加上26个专项规划。“1+N”政策体系:“1”是《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N”包括相关的配套实施方案,第一批已经出台了12个。)

林念修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一批看得准、符合规划方向的基础性项目先行启动,比如京雄城际铁路,白洋淀治理、植树造林工程等生态项目,包括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主要是“一个初心、一条主线、九大重点、四项措施”。

“一个初心”,就是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初心,不能偏离。

“一条主线”,就是创造“雄安质量”,建设“廉洁雄安”,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九大重点”,就是明确了九个重点领域,提出了若干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九个重点领域是:创新驱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选人用人、土地人口管理、生态环保、扩大开放、财税金融、治理体制机制。围绕这九个重点领域部署了具体任务和政策举措,目的是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推动新区在承接中提升,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四项措施”,就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实施机制,狠抓督促落实,加强协调配合。

林念修表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也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了实质性的开工建设阶段。下一步,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努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陈刚介绍雄安总体规划和白洋淀规划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介绍了《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有关情况。

陈刚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总书记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有关部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北京、天津等有关地区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编制雄安新区的规划。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从发展定位、建设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等方面做了整体规划 。

一是突出战略定位,努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二是突出“雄安质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路径。

三是突出空间布局,构建“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格局,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

四是突出特色风貌,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五是突出智能、绿色、创新,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和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从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具体来看:

一是坚持统筹布局,加强蓝绿空间建设,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

二是强化系统治理,实施流域控源、截污、治河、补水、生态治理,将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

三是突出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四是注重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保法规、标准、管理创新,为白洋淀治理提供保障。

陈刚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委和京津等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干到底,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答记者问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请问陈刚书记,雄安的规划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质量”也是大家的期待,在总规内容里对创造“雄安质量”有什么部署?在落实、创造“雄安质量”上有什么具体措施?接下来开展大规模建设,在启动区的建设以及产业引进方面怎么样体现雄安的“与众不同”?

陈刚: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深圳速度”。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突出标志是高质量发展,所以雄安新区要以“雄安质量”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创造“雄安质量”,把雄安打造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全国样板,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雄安质量”是一个体系,内容涵盖规划、建设、发展、管理等方方面面。事实上,要解读“雄安质量”,应该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牢固树立“雄安标准”。质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要通过“雄安标准”来体现,核心内容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雄安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涵盖建设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城市风貌、生态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也包括城市安全、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建立“雄安标准”。

第二句话,构建“雄安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包括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通过这样的体系来保证“雄安质量”的实现。

第三句话,要改革创新。刚才念修先生已经和大家通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雄安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有许多关于雄安新区改革创新的内容,要求我们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大胆推动各个领域特别是改革开放前沿一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见行见效,给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例如,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雄安新区在城市开发模式上怎么走,如何做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雄安新区将融合土地、资本、人力、信息、技术等各方面要素,形成一种全生命周期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雄安质量”的实现。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到底什么时候开始?

陈刚: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1日中央宣布设立以后,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系好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颗扣子”。大家知道,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来看,规划好一座新城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雄安新区从宣布设立以来,我们集中国内外优势力量,汇聚顶尖人才编制雄安新区的规划。刚才林念修先生给大家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体系: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加上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再加上26个支撑性专项规划,比如防洪抗震、能源等。目前,规划体系基本编制完成,一些重要的规划还处在完善和报审过程中。雄安新区即将迎来开发建设阶段。我不知道你问的大规模是指多大,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很快会转入开发建设的新阶段。

新华社记者: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导意见与其他类似文件相比有什么特色和亮点?此外,在哪些方面提出了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能否介绍一下?

林念修:开始的时候我谈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与其他类似的文件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紧紧围绕创造“雄安质量”、建设“廉洁雄安”、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这条主线,提出了一揽子的支持政策,内容还是很多的。应该说《指导意见》的改革亮点很多,政策含金量也很高,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在政策文件里也做了很多考虑和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雄安新区现在还是一张白纸,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的图画。如何画好这幅图画?首先要把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经验借鉴好,着力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力求设计出适应雄安新区发展需要,又能够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基于这个考虑,《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批政策举措。比如下放管理权限,创新编制管理等,目的就是为了给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新区事新区办”,充分调动新区的积极性,让他们敢闯敢试,在全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棋局中当好“先锋”,在“深水区”中趟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在这方面,《指导意见》赋予了雄安新区更多改革的任务,更多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容,下一步我们要落实下去,这是《指导意见》非常大的亮点。

二是更加注重智能、绿色、创新,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智能、绿色、创新”这六个字不仅是“雄安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必然要求。

智能,要体现到雄安新区谋划、建设、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将来一些企业能够生产智能产品,一些智能化的技术运用到硬件中、嵌入硬件中,这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行,将来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要更加凸显出来。所以《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建设“城市大脑”,建立城市治理管理的新模式,在新区城市化治理方面力求突破,为全国提供示范。

绿色,大家都知道,华北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大气污染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建设一个新区如果进一步加剧了华北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做的,这样做也行不通。所以《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新区要在绿色发展、集约节约方面给全国带头。刚才陈刚书记也讲了,雄安新区有白洋淀,有很大的水面,将来要加大植树造林的绿化力度,让绿色和蓝色在新区占到70%,建设强度要控制在30%以内,这确实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要在这方面给全国带好头,把白洋淀这个“华北之肾”治理好,在城市建设一开始就下力气做好节约用地、用水、用能的工作,将来绿色节约在雄安新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一开始《指导意见》就强调雄安一定要有创新的理念,首先是制度创新,用我们创新出来的制度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为新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作用。这点非常重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雄安新区建设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政府要把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到最少,该政府做的事情一定要好好作为,比如营商环境的优化、人才的引进、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等,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必须做好,抓好抓实。但是不该政府做的事,政府坚决不要插手,要让市场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这一点。比如一般性的项目审批,一些涉企事项的办理,这些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简化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这方面有很多的制度安排。将来雄安新区的营商环境,一定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之一,我们有信心,也更期待。

当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正在有力有序地推进,我们诚恳地希望媒体的各位朋友能够更多地支持雄安新区的发展,更多地为新区的建设发展做好宣传,也帮助我们提好建议,我们会非常注重采纳你们的意见建议。

来源:微信公众号“雄安发布”

责任编辑:王亚南

相关阅读:
​护国寺小吃腊八粥今天上市,新推出腊八糕市民尝鲜 2018今日头条创作者大数据:每天超30万创作者获得平台流量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