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湾区企业要重视专利转化率实施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常廷彬
湾区广角
更多精彩内容,扫码关注“大湾区头条”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是最主要的创新主体。总体而言,大湾区企业的创新意识比较高,重视创新投入,而且创新程度、研发强度都比较高。同时,在创新成果保护方面也做得很好,专利的申请量较大,而且在出现知识产权侵权时也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但大湾区各城市、各企业发展也很不均衡。香港、广州、深圳企业的创新水平、创新成果比较丰硕,而肇庆、惠州等地相对落后。因此,大湾区各城市、各企业在创新方面,也要坚持特色创新发展的道路,不能千篇一律。
此外,大湾区创新的资源如资金、人才等大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而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缺乏创新资源,因此,其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政府要平等地对待创新主体,要营造有利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新的环境,在融资、税收等创新资源上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大湾区企业创新成果,大多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方面,而重要、核心技术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相对薄弱,如芯片技术。因此,大湾区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搞“短平快”,必须重视创新,必须重视重点技术领域中的创新,加大投入,拥有重大技术的知识产权。
大湾区大多企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而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管理等,特别是专利技术实施的重视有待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专利申请量非常大,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专利的转化率、实施率非常不乐观。因此,大湾区企业不仅要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把创新成果付诸实施。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专利的实施,制定专利实施的激励机制,为专利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