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莱芜并入济南后干部怎么安排?官方解答8大热点

原标题:济南莱芜区划调整后干部怎么安排?官方权威解答8大热点

新锐大众客户端1月9日消息,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什么要调整、怎样调整、干部怎么安排、如何服务保障?

今天,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先后召开,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为您梳理济莱区划调整八大热点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要济南莱芜区划调整?

济南、莱芜地域相连,人缘相亲,风俗相近,经济联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尤其是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已初步形成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

当前,济南市、莱芜市还存在发展空间不足、功能布局不合理、行政区划设置与资源要素流动不适应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省大力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两市合作越来越深入。

推动区划调整,就是要发挥济南、莱芜的比较优势,通过一体规划建设、科学分工协作,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发展合力,实现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同时,通过区划调整,做大做强省会,打造全省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让济南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发挥龙头作用,在全省东西协调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通过区划调整,切实做好济莱一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这篇文章,加快推动济南“大强美富通”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区划调整是怎样实施的?

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起草了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意见,配套出台12个专项工作方案,涉及人事、资产、文化、资源等多个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了历史文化传承、行政区划调整、政区更名等专家论证会,开展了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建议工作,形成了高度共识,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民政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充分筹备酝酿,2018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问题三:区划调整后将带来哪些红利?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是我省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构建与京津冀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

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要素资源,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磐”打开广阔空间;

有利于高水平打造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破行政区划壁垒,进一步构建起统一的土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市场,形成更加合理的国土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完善济南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有利于济南莱芜长远可持续发展,促进解决传统产业占比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转型发展困难多等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有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发挥行政区划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释放区域战略红利,加快推动山东中西部协调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创新力、竞争力;

有利于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落实精简、统一、效能要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探索建立高效运行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在更高水平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构建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问题四:干部如何安排?

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合理调配领导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领导干部在艰苦一线、复杂环境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把区划调整作为锻炼和检验干部的“考场”,重点提拔使用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提升干部素质能力,让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到经济发展第一线、维护稳定最前沿、改革开放主战场锻炼发展。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要做好干部转隶安排,正确引导职位调整预期,切实解决干部实际困难,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问题五:济南莱芜发展如何布局?

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济南要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形成空间布局整体优势,使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强化产业统筹布局,扩大高质量“双招双引”,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成为我国北方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聚集地和央企、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强化城市功能和宜居宜业环境建设,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推进智造济南、文旅济南、康养济南、全域济南“四个一体打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不断发挥交通综合枢纽作用。

问题六:济南莱芜如何融合发展?

要围绕“融”深化改革,加强济南和莱芜规划融合、产业融合、基础设施融合、社会事业融合,推动两市发展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要着眼“活”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全社会活力。要聚焦“创”加快改革,把制度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任务,坚决落实“一个符合、三个有利于、一个前提”要求,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

问题七:如何做好民生保障?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要强化公共服务,在城乡一体化、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为全省趟路子、做示范,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真受益得实惠。要强化政策倾斜,加强对莱芜、钢城两区支持,确保人民群众发展有保障有支撑。

问题八:如何做好文化传承?

要强化文化传承,规划建设莱芜文化传承保护区,抓好红色文化保护利用、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等“七大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确保人民群众情感有归属有依托。

来源:张国栋、李子路、齐静、孙先凯 /新锐大众客户端

责任编辑:吴金明

相关阅读:
因病全喉切除 民警食管发声坚守一线 《东宫》迟迟未定档被声讨,知情人称仍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