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儿童安全引关注,斜前方挣脱“之”字形逃跑或可创造生机
新京报讯(记者 吴婷婷)小朋友抱住可疑人员的腿,身子用尽往下沉;遇见手持凶器的可疑人员可先蹲下,然后再迅速逃脱……孩子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微信群、网络上都流传着面对危险孩子如何逃脱和自救的视频。针对层出不穷的自救方法,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青少年安全防卫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恒认为,网传部分方法的实用性有待商榷,尤其是针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进行系统、有效的自我保护教育。
教官演示如何躲避棍棒的伤害。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斜前方挣脱更容易逃生
在某短视频网站记者发现了大量教幼儿如何从挟持者手中逃脱的视频,老师扮演的可疑人员拦腰抱住孩子,孩子用手紧紧抓住老师的大腿,不断扭动身体,全力靠近地面,最终孩子跌在地面,从可疑人员手中逃脱。记者注意到,这类视频在网上很多,引发网友们纷纷效仿,其中不乏很多幼教老师们。
这个方法是否真的有用?李恒分析认为,孩子用尽全力去贴近地面是一种方法,但是与此同时要注意,当可疑人员抱住孩子,孩子一定要向斜前方拼命挣脱,也就是说从前方45度角的方向挣脱。“因为如果孩子上下挣脱,可疑人员的身体角度不会发生太大移动,依然是直立的。但是如果孩子向斜前方用劲挣脱,可疑人员的身体一定会跟着往前倾斜,一旦他身体倾斜,孩子的挣脱就会更有效,从而逃生的机会也就更大。”
切忌直线逃生应“之”字形逃跑
教官演示“之”字形逃跑。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去年,李恒和同事们在北京的一百多所学校给孩子们义务讲授安全防卫知识,面对危险,部分孩子们的反应令他有些担忧。现在不少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学习了跆拳道、空手道,所以面对李恒的问题“如果有坏人要行凶时你怎么办”时,小男子汉们跆拳道、空手道姿势一比,自信地说:“我不怕,我能打他。”对此,李恒哭笑不得。“记住了,这个时候你得跑!你一个小孩子,面对成年人,怎么可能打得过?”
李恒说,虽然孩子们还小,但是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训练孩子预先识别可疑人员,比如是否面部表情异常、行为异常、着装异常,其中包括鼻翼外扩、一只手背在身后、衣服撕裂等。孩子一旦判定出可疑人员,一定要与其保持5-7米的安全距离,随后看准时机转身逃跑。李恒提醒,逃跑时一定要“之”字形逃跑,“一来可以灵活地避开可疑人员的凶器,二来可以让追赶的可疑人员失去重心,从而创造逃生机会。切记直线跑,因为孩子哪里跑得过成人,这容易让可疑人员从后面直接抓住孩子。”
用手护住身体要害躲避危险
教官演示如何躲避棍棒的伤害。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如果可疑人员手持凶器怎么办?网上有视频称,孩子们应该先蹲下,然后再快速逃跑。对此,李恒提醒说,这一方法应该再完善。具体来看,面对手持凶器的可疑人员,孩子如果已经无路可退只能选择正面逃跑,这时孩子应该毫不犹豫从自己的左前方向躬身逃跑,同时一定要提醒孩子用右手护住自己的后脑、左手手背靠紧右侧颈部。李恒解释说:“孩子从左前方逃跑,正是可疑人员的右手方向,他意图行凶必定先转过左手来拽孩子,右手行凶,所以姿势对于他来说不是特别顺手。后脑和颈部是人体的要害部位,无论何时都要教会孩子保护好头部和大动脉。”
教官演示如何用书包进行防范。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此外,面对危险,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教会孩子们用书包、课本等抵挡危险、迅速寻找障碍物、倒地后不断踢蹬可疑人员等方法均可为逃生创造机会。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吴宁 编辑 李丽霞
校对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