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个春天》:关于家庭的怕与爱,这部电影有最好的答案

原标题:《四个春天》:关于家庭的怕与爱,这部电影有最好的答案

万万没想到,2019年初的口碑电影不是此前被寄托了极高期待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而是另一部同样以贵州为背景、据说成本仅1500元的纪录片《四个春天》。

《四个春天》剧照。

在院线公映之前,《四个春天》已获得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纪录长片奖和第55届金马奖的最佳剪辑提名。这部纪录片由导演陆庆屹用一部带摄像功能的尼康D800相机拍摄,以他的父母为主角,讲述了四个春天里的家庭日常故事。

当下,我们关于父母与家庭的探讨,往往被各种批判所占据:备受忽视的童年时期、问题重重的原生家庭、“丧偶式”育儿,以及高居不下的离婚率......而对于理想家庭的想象,大多是西方式的,或者是美国式的:一幢中产阶级别墅、一双儿女、富裕的男主人加上美丽的家庭主妇、再加上一只温顺的大狗。对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年轻一代似乎已经失去了兴趣与信心。但在种种家庭批判之外,《四个春天》让我们看到了已经失去的“家庭理想”。

打破焦虑

传统家庭生活,也可以是美好的、舒适的

电影的动念,始于豆瓣网,陆庆屹是有着七万粉丝的豆瓣名人“饭叔”(得名于他的豆瓣ID“起床,吃饭”)。2012年至2013年,他写作的两篇关于父母的豆瓣日记《我妈》和《我爸》成为热门文章,以“回家”为主题的照片也受到网友欢迎,由此引发了他想以此为主题拍摄纪录片的兴趣。电影上映四天来,豆瓣评分高居8.9分。

这一过程所包含着的某种张力引发了我的兴趣:曾几何时,豆瓣上最著名的是讨伐原生家庭的“父母皆祸害”小组,至今一直有着“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大量声音。然而,为何《四个春天》这部关于“家庭”的纪录片首先受到了豆瓣网友的欢迎?

前几年的年初,媒体上大行其道的,一面是以“博士返乡笔记”为代表的感叹家乡凋敝的“乡愁”式作品,另一面以彩虹合唱团的《春节自救指南》和papi酱的《希望法律禁止所有讨人厌的亲戚过春节》为代表的、表达对家乡不满的“乡怨”式作品。在对这些作品的观看与分享中,年轻人发泄着自己对于“家”的伤逝与怨念。

然而,为何今年年初的年轻人却如此的温情脉脉,纷纷为《四个春天》中的父母感动落泪?

看完这部以细腻内容胜过了粗糙形式的纪录片,我的疑问或许得到了解答。电影的关键并不在于它讲述了“家庭”这一主题,而在于它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讲出了家庭的温情脉脉和可亲可感。虽然电影动念于多年之前,并非为某些当前的主题而作,但若要选一部“家风”宣传片,大概很多人愿意为它投上一票。

《四个春天》剧照。

年轻人对“家庭”的敬而远之,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传统大家庭形式的不堪重负。

《春节自救指南》开头便是七大姑八大姨不断盘问学业、职业、收入和婚恋状况的灾难性场景,papi酱视频里吐槽的主要对象也是亲戚。《四个春天》里的“家”,虽然浸润着各种传统风俗,却并非传统的大家庭,而是呈现为由父母和三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形态。祭扫祖先时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在姐姐的坟头才有着真正的悲痛。姨爹、满娘等亲戚虽也在电影中有所出现,但要么是来吃饭的客人,要么是被赠送礼物的对象,总之大都一闪而过。尽管讲的是“春天”——“春节”前后,但电影展现的不是热闹到令人窒息的迎来送往,反而因父母二人在清静的庭中舞蹈或在无人的山头唱歌,而显出一种别样的清新与超脱之感。

但这种清新与超脱又不至于因过分寂寞而变为“乡愁”:父亲对着寥廓群山唱出的是前苏联的祝酒歌——“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个好朋友,同我们欢聚在一起”,母亲在田间唱的则是50年代著名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于是,电影就在清新之外也隐藏着热闹,在超脱与入世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在电影的后半段,姐姐突然因病辞世,父母也日渐衰老。家人的疾病与衰老一向是令人忧愁的两大主题,去年此时的爆款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便是从这两点入手抓住了人们的焦虑。但在电影里,悲痛过后的父亲表示自己要自力更生,“每天为家庭多做一件事”。于是,父母养老问题带给年轻人的焦虑感也在其中得到部分的缓解。

一种理想

生活与艺术、劳动与娱乐完美融合

当下流行的家庭批判,一个最常见的攻击点是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尤其是传统性别秩序的不平等。然而,就算以一种苛刻的女权主义立场来看,《四个春天》所讲述的故事也是可接受的。构筑了电影之温情底色的,是这对父母洋溢着爱情的生活点滴。毫不做作,但也绝对称得上浪漫。互相为对方整理衣帽、不经意哼出的“迎春花么开放千里香,女儿家的心上呀起波浪”、父亲向母亲默默倾斜的雨伞,这都算是爱情电影常用的情节套路了。

《四个春天》,陆庆屹 著,新经典 | 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1月版

《四个春天》里更感人的还是那些已经牢牢嵌入生活、成为习惯动作的自然细节:拍照时母亲突然说让父亲记得给她洗袖套,父亲尝到美味的热汤时喂了母亲一口,上山时两位老人的彼此扶持……他们共同劳动,彼此分担家庭责任。不同于年轻夫妻中常见的为家务不均而争吵,电影里仿佛没有“家务繁重”这一概念,也就更谈不上男性对于女性家务劳动的压榨。虽然两位老人种菜、做饭、缝纫、修补从早忙到晚,但在电影中,家务劳动本身就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白菜苔和腊梅在地里比邻,金银花既可药用,又是香气四溢的桌面摆设。

平日里人们对于家务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务劳动对休闲时间的高度挤占。不过,“劳动”与“休闲”之间的对立其实是现代社会所造就的割裂。现代人之所以对购物、旅游等“休闲”的需求格外强烈,是因为工作让他们消耗了太多的“劳动”。相比之下,在两位老人所采取的前现代劳作形式中,不急不缓的“劳动”与“休闲”则呈现出令人羡慕的和谐状态。

《四个春天》剧照。

更富有象征意味的是两位老人所居的天井小院。电影中多次出现雨雪镜头,雨和雪既落在天井之外,也落在天井之内。和与外部世界相隔绝的现代高楼相比,天井让人感到家庭空间与自然空间的息息相通。电影始于对方形天井里的父亲的俯拍,然后镜头下移,在方形天井里的圆形小池边,母亲正在洒扫庭院。一方一圆、一男一女,仿佛是自然秩序的象征。

《四个春天》中的家庭与其说是传统的,不如说,它被电影表现为合乎“自然”之道,从而也就成了充满“自由”的所在。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观点,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分工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人来分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片面的、畸形的、受限制的人”。而《四个春天》里的两位老人则恢复了劳动的整全自足属性。他们的“技能点”无比全面:除了熏肉、理发、书法、养蜂,还会做鞋、做家具、做乐器,更爱唱歌和看书……正如电影里一首山歌唱的那样:“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材“,两位老人所呈现出来的,正是生活与艺术、劳动与娱乐完美融为一体的自由状态。

观念变迁

“家庭批判”大行其道,

我们的畏惧需要解答

在当下,年轻一代常将(原生)家庭视为束缚,接受了城市化、现代化价值理念的年轻人与生活在小城和农村的父母之间充满了价值隔阂。父母凭借其身份权威强迫子辈听从自己,子辈则凭借所谓的“现代”理念将父母视为不可理喻的过时者。

《四个春天》则前所未有地讲出了一对充满活力的父母。两位老人的丰富精神世界、充满文艺气质的个人品位和积极开放的心态,才是让这个家庭始终充满和谐气氛的经线与纬线。电影里,两位老人的口头禅是“哉哟”、“安逸”和“好玩”。菜地里的蒲公英结出毛球,他们吹完两枝后恋恋不舍,说“明天还要再来玩”。两位老人对新鲜事物永远满怀热情:年轻时爱DV摄像,会十几种乐器,唱歌跳舞样样在行,老了也还在鼓捣着剪辑视频、学习用淘宝购物、被微信语音逗得哈哈大笑。当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接受不仅出自个人的性情,也离不开孩子对父母的耐心。哥哥耐心地为父母讲解制作视频的步骤,作为导演的弟弟更有着为父母拍纪录片的宝贵心意。

《四个春天》里,父母在演奏乐器。

电影不仅讲出了“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的伦理关系,更以众人的幽默气质抵消了伦理秩序的严肃性。当父亲抱怨母亲买回的肉太肥,母亲则笑着回应道:“你要是律师,不知多少人冤死在你的屠刀下”。当理完发的父亲需要掸去身上的碎发,母亲则抓住机会“好好打一顿”。“春天”在电影里不仅是时令的标志,更是如春天般温暖的家庭氛围,以及如春天般让人得到修复、获取力量的精神源泉。

如今的人们已经过于熟悉各种批判家庭的声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现代家庭指认为稳固父权制和私有财产的手段,从而较早地确立了家庭作为罪恶渊薮的形象。在后起的女权主义理论中,凯琳·萨克斯的《重新解读恩格斯——妇女、生产组织和私有制》在恩格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家庭剥夺了女性的“社会性成人”身份,让她们从为社会劳动变成为个体家庭劳动,从而丧失了获得社会政治权力的可能。针对二战后兴起的“郊区公寓+家庭主妇”的中产阶级家庭想象,被称为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之母的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提出中产阶级主妇的“无名痛”问题,批判这一理想家庭模板对于女性的束缚。

《女性的奥秘》,贝蒂·弗里丹 著,程锡麟/朱徽/王晓路 译,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在中国,从“五四”时期的批判“家族制度”,到近年来流行的、将一切心理问题追溯到童年环境的“原生家庭”理论,再到少数“女德班”和所谓“新儒家”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任意/恶意阐释,关于家庭的非议也始终存在,甚至越演越烈。就算不了解这些理论脉络的人们,也一次次地在对于电影《革命之路》的观看中、在对于《祝福》《伤逝》和《围城》等名作的阅读中、在80年代以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伴随着的“离婚潮”中,直接地感受到“家庭”令人绝望的形象。

《四个春天》剧照。

在这个意义上,《四个春天》以其对于家庭的正面讲述成为一个另类。而且,它没有因赞美家庭而沦为对各种理论曾一遍遍批判过的家庭罪恶的复现,而是在这个难得的样本中给出了“家庭”真正宝贵的价值:家人之间的尊重与支持;令人放松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家庭之中满满的爱意......

《四个春天》十分准确地为当代年轻人对于家庭的各种畏惧给出了答案。谁说年轻人不需要家庭、不再热爱家庭呢?我们不过是对“家”同时充满怕与爱。焦虑的现代生活让年轻人对家庭投射了太多关于安定与幸福的期待,也让这些期待的实现难度大大加强。好在《四个春天》可以让我们在影院里实现片刻的梦想——可爱的家庭永远是少数,而陆庆屹是个令人羡慕的幸运者。

作者

:罗雅琳;

编辑

:走走、覃旦思;校对:翟永军

相关阅读:
哈海关试点移动支付征税 刷支付宝微信10秒闪付 民生实事让百姓乐享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