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原标题: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乔雨/制图

突出品质取胜 实施六大工程

1月8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梁维东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报告提出,东莞将顺应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突出以品质取胜,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将聚焦关键领域狠抓突破,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空间拓展、产业体系升级、基层基础强化、民生福祉增进、重点改革突破等六大工程。

【新追求】

双期叠加阶段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

报告指出,当前,东莞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期叠加的阶段。“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是东莞必须始终坚持的城市定位。“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是东莞在长期坚持的城市定位引领下,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明确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

湾区都市: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1+1+9”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战略和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抢抓和应对湾区城市群格局重构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高标准推进城市升级,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

品质东莞:就是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强化品质意识,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全面提升东莞的长远竞争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尽快实现生产总值破万亿,让人民群众在高品质生活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新目标】

瞄准六个“更有”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报告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有六个具体目标:

一是城市更有品位。城市品质内涵不断提升,城市格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整体提升,空间拓展取得重要突破,城市交通更加顺畅,与大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对全球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全面提升。

二是产业更有竞争力。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融入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巩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高品质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整体发展更加均衡、更加良性,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三是对外开放更有优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工贸易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外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市场和产业更加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网络,形成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更加凸显。

四是体制机制更有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对外开放合作、投融资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提高,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不同层次人才在东莞充分迸发创造力。

五是基层更有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更加完善,各领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各阶层各群体融合发展,“智网工程”成效充分体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全面振兴步伐加快,次发达镇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六是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高品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公共服务覆盖面和供给质量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得到进一步关爱,平安东莞和法治东莞建设深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文化更加繁荣兴盛,让在东莞工作生活的市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新抓手】

聚焦关键领域实施六大工程

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莞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

一要优化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内涵。二要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让交通出行更畅通。三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四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营造干净有序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实施发展空间拓展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以重大平台开发打造高品质新空间。二要以城市更新提升空间承载力。三要加快推进T0D综合开发建设。四要大力推动土地统筹整备取得突破进展。

(三)实施产业体系升级工程,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一要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二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加强产业精准招商和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四要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五要增创人力资源红利。六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四)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一要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

二要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三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要持续推动次发达镇村加快发展。

(五)实施民生福祉增进工程,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要扎实推进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建设。三要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六)实施重点改革突破工程,积极探索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一要不断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二要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三要探索优化市直管镇体制。四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延伸阅读】

关键词1“三位一体”

打造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

报告提出,要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谋划东莞的城市发展,按照“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强化“三心”的互联互通及对外交通联系,发挥其对全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推动片区统筹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关键词2“大交通”

加快推动地铁1号线全线开工

报告提出,要积极融入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布局,主动对接高铁和城际轨道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地铁1号线全线开工,启动2号线三期与深圳的对接。要探索推进“云巴”等新型公交系统规划建设,进一步打通断头路,完善“微循环”,构建“内畅外联”的路网系统。要强力推进治堵攻坚行动,通过智慧交通建设、优化公交资源、完善慢行系统、加强道路执法和施工管理等方式,破解城市拥堵问题。

关键词3新空间

联合深港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要大力推动中子科学城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空间整理为重点、以项目落地为抓手,全力推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等重点项目建设,联合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申请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聚一批高端科研人才,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关联前沿产业,加快形成建设规模和集聚效应,建设湾区创新高地。

关键词4“工改M0”

试行单一主体挂牌招商等模式

报告提出,鼓励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节点地区开展“工改M0”,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批标志性的更新片区和项目。要通过试行单一主体挂牌招商等模式,建立公平透明的城市更新公开市场。鼓励相关市属国有企业加大“工改工”参与力度,强化对产业空间的引导,打造更多“产业社区”。

关键词5优势产业集群

大力推动5G等市场化应用

报告提出,要坚持引进和培育双管齐下,瞄准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积极引入龙头型领军型企业,推动完善产业链条,努力培育一批能形成新支撑点的优势产业集群。要大力推动5G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市场化应用。

关键词6“数字政府”建设

力争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通办

报告提出,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政务数据,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式”改革,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力争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过程流转,努力争取“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

关键词7教育和医疗

整体提升民办教育质量

报告提出,要加快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工程,推进公办教育扩容提质,构建支持民办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整体提升民办教育质量。要大力推动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东莞市中医院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积极依托和引进国际、国内优质医疗资源,高水平建设区域中心医院和临床重点专科等。

关键词8市直管镇

做实做强园区管理机构五大职能

报告提出,探索在不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不增加管理层级、不降低基层发展积极性的前提下,深化园区统筹组团发展,通过市一级的充分赋权,做实做强园区管理机构统筹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等五个方面的职能,同步推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往基层倾斜,最大程度激发市直管镇体制活力。(首席记者 张安定 李金健)

相关阅读:
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我省获18项国家科技奖励 七部门联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