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改力度大 群众实惠多
“大医院专家在家门口坐诊了,看病治疗的费用越掏越少了……”1月4日,乌什县奥特贝希乡卫生院,刚做完检查的买买提·吐孙说,如今,村民们都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看病、体检、咨询,尤其是医生办健康讲座时,院子里坐得满满当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问题,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各族群众健康福祉持续改善。
健康扶贫为看病增底气
“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去年女儿住院花了2.5万元,医保、商保报销后,我们只掏了几十块钱。”说起这几年在看病就医上的变化,墨玉县加罕巴格乡丘纳克拉村村民图迪艾合买提·图尔荪尼亚孜深有感触。
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全力推进南疆22个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通过社会保险、医疗救助以及补充商业保险扶贫等精准施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全面实施取消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单次住院封顶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分段报销比例,对贫困人员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至60%的“一取消、两提高、一降低”医疗保险倾斜帮扶政策等,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在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中,我区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要求,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通过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农村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传染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及远程医疗建设等工作,让贫困人口不仅能看得起病,还能看得好病。
医联体让就医更便利
对于乌什县阿合雅镇农民来说,2017年底阿合雅镇卫生院“鸟枪换炮”后,翻开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崭新一页。“镇卫生院配备了各种现代化设备,有些手术再也不用往县上跑了。”乌什县阿合雅镇艾斯力克村村民哈力克·艾则孜说,不仅如此,医生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在基层。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医联体模式有效运行。全区41家三级公立医院、近400家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中医类联合体等5种形式医联体呈现出强大生命力。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如高血压、肩周炎等疾病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治疗,肺炎、卵巢囊肿、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可在二级综合医院治疗等。同时,通过实施组团进行科室帮扶、选派科室骨干下乡坐诊、带教查房等系列上级医院到下级医院“传帮带”政策,乡镇卫生院医生的水平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有序下沉,“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初步形成,我区群众看病变得越发放心、便捷、全面、省钱。
全科医生培养再提速
1月6日一早,阿布都沙拉木·阿不都来提像往常一样,跟着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医师们查房。今年的学习结束后,他将回到麦盖提县乡镇卫生院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我是订单定向培养医生,大学毕业后就到麦盖提县乡镇卫生院工作。”阿布都沙拉木说,在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除原单位继续发放基本工资外,还有国家补助。
针对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等问题,我区着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建立起“5+3”(5年大学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3+2”(3年大专教育加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面向村卫生室定向培养中等医学学历人才、面向农牧区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医学教育、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等,加强全科医生、儿科医生、精神卫生、妇产科医生等紧缺人才培养,有效缓解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匮乏、能力水平低等问题。
2018年,我区启动了第二批面向农牧区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医学教育,为基层培养1500名具有专科医学学历、具备相应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到2020年,将实现全科医生总量达到7000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两名全科医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