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上海外事1|书记市长身后的人:外国元首为何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翻译不就是动动嘴皮子,是不是很轻松?你们跟着国宾车队进出、坐在市领导身后,是不是很风光?”从业十多年的赵琰已经记不清回答了多少遍类似问题。
每年,上海要接待近百个高访团,还要举行几十场不同层级的国际会议。为市领导及贵宾提供外事翻译的,正是赵琰等十多位市政府外办翻译室年轻人。
翻译是“单兵作战”
一档半小时的市领导外事会见,翻译之前要做哪些准备?赵琰以同事为市领导会见非洲某国总统翻译为例。“除了要看有关部门提供的背景材料外,你还要了解对方国家情况和总统个人情况。最好能在网上找到他的音频,提前熟悉他的口音。”
这些不够。由于会见时领导会介绍市情,因此上海的经济数据、城市面貌、社会情况等也要复习一遍。
这些也不够。考虑到会见地点是在和平饭店,这座饭店的历史要了解。如果再往深里想,市领导可能会向外宾介绍外滩建筑群,那目力所及的每幢楼情况心里也要有数。
这些还不够。时事热点也是必备功课。比如那时在进行俄罗斯世界杯,不管翻译爱不爱看球,因为工作需要,这类新闻都要关注。
其实,准备的大部分材料最后都用不上。但翻译是“单兵作战”,现场没有支援,因此只能事先把准备的面撒得宽一点、网织得密一点,才能让自己心里踏实。比如,上海2016年举办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期间,翻译室准备了一个词汇表,上面有百来个医学名词,便于大家随时查找复习。
在没有任务的时候,翻译室的同事会聚在一起讨论业务,比如,“五个中心建设”“卓越城市”“科创中心”该如何翻译。办公室也订了不少外刊,比如《经济学人》《科学美国人》等,便于大家提升能力。赵琰一直认为,翻译应该是个“杂家”,对身边各类知识保持求知欲。
如果还有,那就是多练习。“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事知道,三天不练,听众知道”。不保持对语言的熟悉度,在现场一紧张嘴巴就会发“生”。因此,尽管外事翻译都身经百战,但每次准备都如履薄冰。
像湖面上优雅的天鹅
当然,即使准备得再充分,也不能保证现场不出意外。有时就那么不巧,一个词“挂”在嘴边就是出不来。那时大脑就要高速旋转,用尽自己语言储备把意思表达出来。翻译界有个比喻,翻译要像湖面上的天鹅,上半身永远保持优雅,外界看不到的,是它的蹼在水中不停划动。
还有更惊险的时候。一次外事会见,原本计划用葡萄牙语交流。谁知宾主双方谈了不久,外方就改说英语,翻译也立即切换成英文频道。会见结束后,外方向翻译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翻译而言,现场推断能力与良好心态不可或缺。赵琰提到,一次会见中,上了年纪的外国元首讲话有些含糊,“我听到他提到asphalt(沥青)和export(出口),结合背景知识,确定他想说向中方出口沥青”。有些市领导的英语很好,可能会纠正翻译的用语,“这时候你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因此变得紧张,影响接下来的发挥。”
翻得好只是最基本要求,作为外事翻译,还要知晓众多会见礼仪。比如站在哪里。宾主双方会见前握手时,身穿黑色正装的翻译要保持一段距离;会见结束双方互赠礼物时,翻译应该站起身来,往后退几步,避免进入镜头。赵琰还记得2004年初出茅庐时的插曲:“当时很紧张,宾主双方还没有落座,我就先坐下去了。现在想想,真有点尴尬。”
翻译界还有个行话叫“看菜”。在外事宴会上,一道道精美菜肴放在翻译面前,然后又基本不动地收了回去。这是因为在工作时,带刺带骨的吃起来不方便,只能喝点汤、吃点容易下咽的菜。有时出于关心,领导会让翻译多吃一点,那时只能推说“减肥、不饿”,以保证宴会上宾主能交流顺畅。这还算好。如果翻译是坐在宾主的后面,那整场宴会只能饿肚子了。碰到这种情况,翻译在之前吃点东西垫一垫,但也有特殊状况。一次晚宴,原本安排赵琰上桌翻译,结果外方加了个人,赵琰只能坐在后面,一个多小时的宴会滴米未进。“一行有一行的辛苦,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她看得很开。
“自己不放过自己”的状态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外事翻译也必须不断成长,具备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匹配的素质和水平。”上海市外办翻译室主任董鹤莉说。从历史上看,上海市外办是全国最早设立翻译处室的地方外办,从上世纪90年代的4、5个人到如今的12人,成员都受过高级翻译学院培训。翻译室公开招聘会有百余人报名,但最终能通过业务测试的只是凤毛麟角、百里挑一。
翻译室之所以能保持高水平,关键在于“自己不放过自己”的工作状态。虽然已从业20多年并走上领导岗位,但董鹤莉有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每次会见结束后,还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哪里可以翻得更好。
这种“匠人之心”,也体现在准备每年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上。从初稿到定稿,翻译室常常要改30多遍,年轻人不断提出问题,这里该用“a”还是“the”?是不是要查下香港特区政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找出更地道的说法?“每次我都下狠心说,差不多就这样行了,但大家还在反复修改”,董鹤莉很感慨,那段时间凌晨两三点下班很正常。
在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心理和身体素质,这支专业翻译队伍为配合国家外交、上海对外交往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之余,也有人问他们:“会不会感到被忽视?”董鹤莉说,这是由岗位性质决定的。外事翻译既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是会场上的主角,好的译者就应该让交流双方忘掉有第三人的存在。
当然,也有让她激动的时刻。20多年前,上海与迪士尼公司首次谈判的时候,她是现场翻译,2016年上海迪士尼举行开园仪式的时候,她还是现场翻译。“我本想和外方老板合张影,但想想还是算了。我见证过很多历史时刻,作为一名翻译,已经很满足了。”(作者:洪俊杰)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