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院、学校、影剧院,未来通州人可在家门口享受这些利好
新京报讯(记者 许雯)随着通州迈向城市副中心时代,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这里聚集。记者近日从通州区了解到,2018年通州优质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引进和区内资源提升已初见成效。
2018年12月,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首日接待患者近2000人;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新建工程、梨园学校改扩建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小学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副中心园两址完工,具备开学使用条件;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基地、通州区文化中心投用,引发观众抢票观看演出热潮。
未来,通州区医疗资源将极大丰富。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潞河医院四期、潞河医院分院,都将在2019年完工,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多个医疗项目计划开工建设。
医疗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多家医院将开建
2018年12月22日,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试开诊首日,近2000名患者慕名来到这所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最近的三甲医院求医问诊。
走进医院门诊大楼,近千平方米的接待大厅内没有大医院常见的熙熙攘攘,也没有排队挂号取药的“人龙”。100台自助服务机能够提供从购买病历本、建卡、预约、挂号、取号,到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缴费、打印发票等门诊全流程服务。
手机扫码随时取用的共享轮椅、微信“摇一摇”可指路到具体科室的实时导航……医院考虑周到的便民服务无处不在。
更重要的是,在通州院区出诊的医生是友谊医院西城园区的“原班人马”,城市副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市里相同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未来,通州将再添多所这样的优质医院。记者从通州区卫计委了解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潞河医院四期、潞河医院分院,都将在2019年完工。
其中,北大人民医院是通州区引入的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将打造创伤急诊急救中心、妇产生殖产前诊疗中心、肿瘤放化疗生物治疗中心。
通州区卫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通州院区选址京津冀交会处的通州区漷县镇,驱车1小时可抵达河北燕郊、北三县等诸多医疗资源薄弱地区。
潞河医院是通州区的老牌医院,是不少通州市民看病的首选,医院门口常年拥堵不堪。负责人说,四期建成后不仅为医院新增200张床位,还新修一个地下车库,医院门口常年堵车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此外,2019年还有多家医疗机构计划开工,分别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儿所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胸科医院现址扩改建、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包含妇幼保健院、新华医院两个项目的通州区医疗中心,以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工程也有望2019年开工。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儿所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胸科医院现址扩改建、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通州区医疗中心(包含妇幼保健院、新华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工程将于2019年开工。
教育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小学部已完工
历时118天,伴随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完成,位于通州潞城镇的北京学校工程,于2018年12月顺利实现小学部工程主体结构封顶。
按照规划,北京学校可容纳3000名学生。2019年9月,北京学校小学部将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年底,中学部也将建成。
通州区委教工委宣传科科长李继龙告诉记者,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黄城根小学、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副中心园等学校都位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及周边。
李继龙透露,目前,经过维修改造的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小学部和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副中心园已完工,具备开学使用条件;黄城根小学和北京第五幼儿园副中心园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而在更大范围内,北京二中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北京五中通州校区等一大批名校,也已在通州布局。
通州居民郭毅的儿子刚上幼儿园,他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关心。看到越来越多的市重点学校到通州办分校,他很期待,“本来通州就有很好的教育基础,又赶上城市副中心建设,这么多优质教育资源过来,肯定会在区域内起到带动作用。”
“2018年中考成绩中,通州区农村中学质量提升明显,尤其是北京考试院公布的中考高分段学生人数比例中,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占比明显增加。”李继龙说,近年来通州区基础教育城乡差异在逐步缩小,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精神面貌、学生眼界视野都得到了提升。
这背后的“加速器”是“手拉手”支持项目。2017年起,市级名校对通州区内31所学校“一对一”对口支持。通州的老师走进名校交流经验,学生参与名校活动;市级名校的老师也来到通州指导教学、听课评课。
通州张家湾中学和工美附中是一对“手拉手”学校,在工美附中帮助下,张家湾中学一直探索的美术特色办学体系逐渐成型。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手拉手项目双方的了解和磨合,聚焦现实中的真问题,使手拉手升级成肩并肩。”李继龙说。
北京学校小学部将于2019年9月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年底中学部也将建成。目前,经过维修改造的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小学部和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副中心园已完工,具备开学使用条件。黄城根小学和北京第五幼儿园副中心园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文化
今年将建一批24小时城市书房
通州人在家门口不仅能享受一流的医疗、教育资源,还可以看到世界一流的演出。
2018年9月,位于通州区台湖镇的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迎来首批观众。为期10天的台湖音乐周上,由国家大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带来的歌剧《卡门》、话剧《仲夏夜之梦》、芭蕾舞剧《天鹅湖》轮番上演,不少观众提前抢票来观看。
家住台湖的徐女士演出开始前一个小时就来到剧院门口等候,“以前想带孩子去看场演出真的不容易,现在不用那么麻烦,在家门口就能看,来的还是北京交响乐团这样的大团,希望以后有机会看到更多演出”。
据通州区文化委工作人员祝鹏鹏介绍,通州将要推出“移动图书馆”,在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都能找到这样的流动阅览点;正在推进建设的“一刻钟文化服务圈”,让市民走路15分钟内都能找到一间图书室、阅览室。
通州区图书馆还在全市率先建设中国盲文图书馆支馆,率先开通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通州分站,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通州专区也已上线,这些国字号的引进,让通州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阅享文化大餐。
今后,城市副中心将涌现更多文化地标。围绕“城市绿心”的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正在加紧筹建。
据了解,2019年,通州还将建立一批24小时城市书房;在大型森林公园等重要水系沿途,布置图书驿站等文化设施;数字文化馆也将正式上线。
同时,对基层文化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新建、改扩建、配套文化设施移交、老旧厂房腾退、修缮后文物利用等多种形式,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升级。
2019年将建立一批24小时城市书房;在大型森林公园等重要水系沿途,布置图书驿站等文化设施;数字文化馆也将正式上线。同时,对基层文化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新建、改扩建、配套文化设施移交、老旧厂房腾退、修缮后文物利用等多种形式,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升级。
新京报记者 许雯 见习编辑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