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功勋回应35年前质疑
改革先锋风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75岁的禹国刚家里还保存着一份泛黄的报纸,这是日本《朝日新闻》1984年的一篇报道。
当时,禹国刚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选派到日本学习证券的留学生出现在日本证券市场,文章的标题就是一句质疑,大意是“在股票市场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学的东西会有用吗”?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禹国刚以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深交所主要筹建者的身份荣获了“改革先锋”的称号,金光闪闪的勋章恰恰回应了35年前的质疑:禹国刚不仅在国内大展拳脚,他的成绩还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昨日,面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禹国刚说,他人生最感到自豪的地方,是碰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在时代给予的机遇中,为深交所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力量。“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家的功劳和成绩,我不过是其中的一员,做了我该做的事,尽了我该尽的力。”他如是说。
家中相框见证深交所发展史
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介绍中是这样写的:禹国刚,男,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2月出生,陕西安康人,深圳证券交易所原副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他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发展的历程。1988年负责筹建深圳证券交易所,学习借鉴境外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牵头拟订《深圳证券交易所章程》等重要文件,奠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制度基础,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推动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同步实现“四化”——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其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水平至今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见到禹国刚时,记者就好奇地问:“为什么您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原副总经理,当时总经理是谁?”禹国刚乐呵呵地回答说:“没有总经理,我就是一把手。”禹国刚把自己在深交所的7年经历,总结为三件事,主持深交所筹建资料起草汇编工作,筹备成立全国首家证券交易所——深交所,推动了深交所实现“四化”。
禹老家中的白墙,挂着大小不一的相框,当记者仔细读来,俨然就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再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的一段历史。
墙上第一个相框展示的就是1984年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当时禹国刚是新中国第一批选派到日本学习证券的留学生,日本记者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你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派了你们俩来学股票,有用吗?”
禹国刚巧妙地回答道:“在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学习是不会白学的。”
1988年深圳开始筹建深交所,禹国刚全程参与了筹建工作。从当年下半年起,禹国刚率领专家小组的同志们在境内外进行了大量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翻译了200多万字的外文资料。在借鉴国际证券市场上各项法律法规和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章程》《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程序及清算制度》等法规和规章制度,共计30多万字,经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多次讨论定稿后,将其汇编成《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建资料汇编》,成为打造深交所的蓝图,这也被喻为新中国第一部打造证券交易所的“蓝皮书”。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率先开始集中交易,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资本市场,并且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自深交所成立至1995年,禹国刚一直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曾于1992年至1993年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