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一个“五百亿件”怎么送
2018年12月29日,北京大学生小李收到了2018年全国第500亿件包裹。“十三五”以来,快递业以每年100亿件的增幅高速增长。业内专家普遍预计,下一个500亿件包裹也许只是8个月或者半年的量。这绝不夸张。根据以往经验,“双11”的峰值不久后就会成为常态。2018年“双11”,仅天猫就产生了10亿件包裹,相当于2006年全年快递业务量。
不过,在自豪的同时,也要想一想,下一个500亿件包裹该怎么送?由谁来送?
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快递小哥的工资已成为快递企业不能承受之“重”。目前,有的地方快递员包吃住、补贴话费交通的月薪起步价高达8000元,再考虑运输、纸张、物料等项成本,快递企业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未来的快递需要更快、更智能。随着社区电商发展,“网上下单楼下发货”的门店发货模式已经将派送速度提升至30分钟甚至更快。这表面上是在考验速度,实际上是对交易电子化、物流智能化的全新再造。再加上跨境电商兴起,国际包裹量增长迅猛,对管理部门和快递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挑战。
进入500亿件包裹的新阶段,必须要像建高铁路网一样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把所有物流要素连接起来,发挥协同效应。目前,中国快递物流业已经形成了“1+8+N”的网络协同格局,菜鸟等物流骨干网平台、中国邮政和“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加上众多落地配、即时物流和仓储企业,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
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也将物流枢纽建设升级为一项国家战略,鼓励企业共同推进。
未来,中国快递业想要支撑千亿件的派送量,必须继续扩展、强化这张物流协同网络,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打通更多节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的愿景。
与此同时,要想顺利送达下一个500亿件包裹,技术支撑同样重要。例如,许多快递小哥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为此,有时不得不边骑车边打电话,既不方便又很危险。随着单量剧增,快递员为每位消费者的服务时间显著减少,经常会代签收。有些物流平台研发了语音助手,用人工智能提前打电话与消费者沟通派件时间,并将消费者反馈推送到快递员手持终端,极大节约了沟通成本,提升了收件人的满意度。
从语音助手到扫脸开柜,从电子面单到智能分单,从秒级通关到机器人仓,从物流天眼到无人驾驶——物流骨干网技术升级保障了快递业在500亿件的体量下平稳运行,基本告别了“爆仓”,但要迎接下一个500亿件乃至1000亿件,物流各环节还需要不断突破新技术,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更多“黑科技”赋能快递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