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过得充实 走得坚定
过得充实 走得坚定
——我们都是追梦人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了新疆的繁荣发展,为了各族人民的安宁幸福,天山南北有着无数新时代的追梦人,坚守岗位、努力奋斗,为新时代前行不息。
强大祖国让我自豪
2018年12月31日,格鲁吉亚华凌自由工业园党支部书记韩军依旧忙碌。记者电话采访韩军时,他说:“正是在祖国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华凌集团才迈出了底气十足的步伐。强大的祖国让我们自豪。”
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开始布局格鲁吉亚,韩军就被派到格鲁吉亚工作。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作为一名海外工作者,韩军通过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如今,中国已成为格鲁吉亚第三大贸易伙伴。
“华凌集团将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国内大型工商企业入驻华凌国际经济特区和自由工业园,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电话里韩军语气坚定。
努力奋斗让人生出彩
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不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的军人。
2018年的最后一天,回家乡休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士官赛排尔·麦麦提——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在南疆地区招募的维吾尔族舰员,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
12月31日,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盖米桑村村民活动中心暖意融融,村民们正聚精会神聆听赛排尔的宣讲。“我们享受着党的惠民政策,住上了漂亮的安居富民房……我们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赢得村民热烈的掌声。
2014年9月,18岁的赛排尔圆了自己的参军梦。2015年3月,赛排尔踏上辽宁舰。面对上万个需要熟记于心的指令、复杂的操作流程,赛排尔连说普通话都很困难,谈何人舰合一?赛排尔发奋地学。学习笔记记满了10余本,写烂笔头无数个。
赛排尔报考了成人函授法学课程,自学了乐器,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还是辽宁舰的文艺队队长,多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受到表彰。
新年伊始,赛排尔用“每个人都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梦想终究照进现实;每个人的梦想要和中国梦紧密相连,人生才会不断出彩”寄语新的一年。
为梦想努力奔跑
2018年12月31日,北京市第九中学内高班高三学生穆妮热·艾斯凯尔和同学们沉浸在迎新的喜庆氛围中。
2015年,一张来自北京的录取通知书飞入洛浦县穆妮热的家。“爸爸妈妈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去北京读高中。”回想那一刻,穆妮热仍难掩激动。
“如今在北京生活了3年多,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是祖国的爱哺育我们快乐成长。”穆妮热说。因为品学兼优,穆妮热被选为新疆部学生会主席,今年5月,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主题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暑期回到家乡进行民族团结宣讲、在校内外组织新疆学生开展公益活动……作为一名内高班学子,穆妮热把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转化为一个个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身处这个新时代,我感到很自豪很幸运!更要努力奋斗!”穆妮热正全力备战高考,常常凌晨5点多就开始晨读,节假日也毫不松懈。“今天我们以祖国为自豪,明天祖国会因我们而骄傲。我的梦想是学有所成回报祖国、建设家乡。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所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谈及新年愿望,穆妮热信心满满。
升国旗感党恩
习近平主席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在新年之际,祝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在新疆,各族农村群众也以实际行动努力为新时代添砖加瓦。
2018年12月31日一大早,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加尔苏瓦提村70岁的努尔哈力·巴依乌扎克就来到村委会参加升国旗仪式。
努尔哈力老人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虽说年龄较大,行动不便,但他坚持参加村里的升国旗仪式,从不落下一次。老人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感恩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生活,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近年来,加尔苏瓦提村依托福建援疆资金,实施了牧民定居工程,投入资金1亿多元,先后建设了509套牧民定居房,努尔哈力老人一家也在2013年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
老人说,加尔苏瓦提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村民们开起了牧家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村里还划分出养殖小区,给每户牧民建设了300平方米的暖圈。
记者了解到,努尔哈力全家10口人中有5名共产党员,作为家中党龄最长的“家长”,他总是要求家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牧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老人告诉记者他有个心愿,想亲手升起国旗。现在,村里已经同意,新年的第一次升国旗仪式,会请老人担任升旗手。
守护边境平安
2018年12月31日,今年54岁的吕龙山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他就开始准备巡边工作。
二红山边防派出所位于天山脚下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辖区内90%属于荒漠“无人区”。吕龙山是一个平凡的牧民,也是二红山边防派出所护边员,边境线上的每个土坑、每条水沟,都一一刻在吕龙山的脑海里。
巡逻要经过一条52公里长的峡谷河道,河道边常常被山洪冲刷,崎岖难行。有的护边员怕迷了路,老吕就笑呵呵地给他们鼓劲:“放心走吧,没路了就下河道,跟着水流的方向走就错不了。”
吕龙山熟悉地形,护边员们都信任他,并亲切地称呼他“老吕”。吕龙山常对其他护边员说:“别看咱们就是个小小的护边员,可咱们做的是维护国家边境安全的大事。”
常年行走在边境线上,哪里有水源,哪里有牧民的冬窝子和夏窝子,老吕都能准确找到。派出所的多次野外救援行动,都靠老吕的指引得以成功实施。派出所处理牧民们的草场纠纷,老吕出的点子也常常让双方心服口服。久而久之,老吕成了牧民们的调解员。
吕龙山说:“我会继续走下去,一辈子为祖国站岗。”
(新疆日报记者马伊宁、赵西娅、盖有军、喀什记者站潘彦云、哈密记者站马志娟,通讯员杨世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