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主打“文创牌” 蒲江明月村不只是诗和远方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明月村的一张名片

蜀山窑内的烈焰还未燃尽,远远的阳光房前,靛青的染布在阳光下飘散着好闻的清香,连绵的茶山随浅丘的地势起伏,苍劲的马尾松点衬其间,为浓墨山水巨幅增添一抹丹青。远处呆住堂已点亮四合院的灯火,明月樱园的露台上又上了新客,绿道上是意兴阑珊的游人,悠远又嘹亮的歌声在林盘间回荡,忽而打破了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宁静,随即又再次回归静谧。

就在几天前,明月村获评“2018十大中国最美乡村”称号,也成为我省唯一上榜村落的消息传回村里,这让安居于此的新老村民都为之振奋。曾经偏远的纯农业村落,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优势,引进文创项目、艺术家、文化创客,发展文创旅游产业,助推生态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茶山·竹海·明月窑”美丽乡村名片。2017年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27元,增长326%。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的模样又岂止是诗和远方?明月村已然成为新老村民安居乐业、城里人向往的最美乡村。

以绿色田园为本底

厚植文创产业发展土壤

清澈的凉风渠顺流而下,将西线和东线零散的景点围成了一条环线。沿着宽阔平坦的步行绿道缓缓而行,就像走进了一幅川西民居的绝美山水画:玻璃般浅蓝色的河水在身旁环绕,葱郁的树林在头顶搭起了浓荫,不时有一畦畦碧绿的菜地闪过,旁边的柑橘林已挂起了成熟的果实,蝉声蛙鸣,仿佛与世隔绝——这是蒲江县在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工程”中打造的新村落的新风貌。按照“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的要求,明月村挖掘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价值,打造以7公里绿道串联田园、林盘、新村、院落的田园景观。

矮土墙盖上了茅草垛,红砖老墙粉饰一新,变身青砖白瓦的川西民居,布置窗明几净的内饰,铺上靛蓝的草木染桌布,摆上别具一格的陶艺雕塑,明月村村民简陋的农房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摇身一变成了闲适静谧的乡村民宿。

为了将村民闲置的林盘院落利用起来,明月村深挖本土农耕文化,以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为核心,引进文创项目及文化创客,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特色的文创项目集群和文化创客聚落,精巧设计并系统改造民居院落,使之成为散落于林盘间的乡间博物馆、文创工作室和特色民宿。

“我们要留住川西林盘推窗见竹、开门见山、清雅闲适的传统美,并赋予院落新功能、新产业,营造既有文化记忆,又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品质文创空间和乡村文化客厅。”明月村研究社社长陈奇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介绍明月村的“文创+”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注重生态保护,以良好的田园生态本底促进绿色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直是明月村的一张名片。坚持以人为本,明月村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完成院落改造和风貌提升91户,修建和改造旅游公厕6座,全面完成农户旱厕改造;提升景观化垃圾基座5个,引进奥北环保公司,鼓励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完成了谌塝塝、文创核心区、明月新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搭建“微信群”联动平台,拓宽问题发现渠道,提升环境治理效果。

为了让游客在明月村绿道上感受到别样韵味,全长约1610米的绿道面层采用彩色沥青油面铺装,绿道的设计不仅考虑了生态价值,还将明月国际陶艺村核心区的17个文创项目串联成一个景观环线,并与城市慢行道、旅游景点、居民社区等相联结,将“文体旅商”元素在此汇聚,多种功能在此叠加,成为集慢行生活、休闲旅游、生态保护及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好去处。

以天府文化为内核

社区营造培养文创动力

“你们赶紧来啊,今晚台湾来的民宿管理专家要和大家分享管理经验,我把位置都给你们留好了!”结束了一天的农活,茶农张家营匆匆扒了两口饭就赶到明月讲堂等着新邻居曹佳和希婵。虽然他自己并没有经营民宿,却挂念着新搬来的邻居家的民宿。

从帮忙选址民宿“无名简居”落地,到参与农家小院设计改造,热心的张家营总有些放心不下这两个从深圳辞职,回归乡村生活创业的年轻人。“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截然不同,两个小姑娘要适应的还有很多。”而对于曹佳和希婵来说,城乡的差异却并未引起不适。一个又一个像张家营这样热情的村民组成的社区,正源源不断带给两个异乡人家一般的温暖。

在村子的另一头,年轻的原住村民彭双英已经开始“创业”了。利用跟“新村民”寒山学习半年后获得的草木染技艺,她开起了草木染坊,目前仅“草木染体验”这项业务就收入了2万多元,“还不包括销售草木染衣物。”

人们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是社区的情感,邻里之间的关系是社区的纽带。现在的明月村,带项目入驻的“新村民”与当地的原住村民相互融合,成为“社区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营造社区氛围,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为文创发展积蓄动力。”甘溪镇党委副书记李忠海心中的明月村不只是一个“诗和远方”,更有轮廓清晰的发展方向。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月讲堂、明月夜校、明月画室等活动已经在定期开展,开展乡村文化、垃圾分类、陶艺制作等培训240期,促进城市文明和农耕文化交汇融合,不断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卫生习惯和文化素养,增强村民文化自信,让“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根植乡村。

“社区营造+文化创意气息”的氛围在明月村渐成气候,“诗和远方”迸发强大的生命力。截至目前,通过产权流转,明月村已将28座闲置农房改造成为文创院落,带动发展陶艺、民宿等旅游项目45个,引导村民发展创业项目23个,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以机制建立为“舵手”

瞄准文创产业新动态

与内蒙古歌手乌兰托娅同台为明月村代言,从主办方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刚刚从2018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回来,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双丽对下一步发展更有信心了。

2014年6月,“明月国际陶艺村”正式开村;2015年初,首批文创项目在明月村签约入驻……接连不断的文创项目落地,释放品牌红利的同时,涌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游客,这个传统农业村落的村民有些不知所措,如何将高人气转换为价值?如何留住来来往往的游人?

“交给专业的人去搞!”回忆起最初手忙脚乱的尝试,甘溪镇党委副书记李忠海还是有些感慨。为破解难题,2015年3月,甘溪镇引导成立了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该村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专合社股本金共90万元,由村集体、村民、财政产业扶持资金各出三分之一。“财政资金不参与分红,三年后可转股退出。”李忠海说。

机制建立好,谁来掌舵又成为摆在明月村人面前的难题。“大家都不晓得到底该咋搞。”李忠海说,专合社决定从外引才,当时在北京做销售管理的双丽成了专合社的职业经理人。

2015年10月,专合社正式运营,双丽把握“明月国际陶艺村”的目标游客群特性,开办了陶艺体验坊、手工烘焙坊,又依托8.8公里的旅游环线,采购了50辆自行车、5辆游览车,并着手开发旅游产品。

目前,“明月村”商标已经注册,诸如明月酿、明月茶、明月豆腐乳、明月矿泉水等也相继开发出来。专合社还通过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预订服务,赚取餐馆、民宿的中介费。

2017年底,专合社再次进行了分红,每股分红760元,是同期将等额的钱存入银行所获利息的两倍。

专合社的模式只是明月村文创产业发展创新的一个缩影。专合社在自身的探索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新动态”,以党支部为引领,组建旅游合作社、雷竹合作社、乡村研究社、“五老调解队”等组织19个,形成村党支部为核心、自治组织和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治理机制,制定森林资源管护、城乡环境治理、旅游规范化服务等村规民约18项,构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记者 李萌 陈泳 文/图)

原标题:主打“文创牌” 明月村不只是诗和远方

节日“四风”问题案例分析:一把手违纪占比超2/3 坚持向中心工作聚焦发力狠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