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应勇学习时报头版头条撰文:努力交出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答卷
学习时报版面截屏图。
学习时报12月31日报道,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要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经济总量从不足300亿元跃升到超过3万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深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一,成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生动例证。
第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从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完善,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政府“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在沪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四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全国第一家保税区到第一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第一块土地批租到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世界博览会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先行先试重要成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第二,经济运行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全方位对外开放。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从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转变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40年来累计实到外资2376亿美元,现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不断拓展。同时,上海有76家外国驻沪领事机构,与59个国家的8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第三,城市功能从传统工商业城市转向现代经济中心城市。产业体系从以传统工业为主体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第三产业占比从1978年的18%提高到70%左右,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市场从小到大,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上海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口岸贸易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4%,位居世界城市首位。航空旅客年吞吐量1.12亿人次,位居全球城市第四,航空货邮吞吐量423万吨,位居全球第三,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3.9%,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人民生活从基本温饱转向追求更高水平的小康。居民收入实现从百元级到万元级的跨越,2017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988元,排名全国各省市第一。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连续10多年每年创造60万个左右就业岗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7.4平方米提高到36.7平方米。2017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3.37岁,比1978年提高10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回顾上海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我们深深感到,改革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的昨天和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上海美好的明天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
改革开放再出发是新时代上海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作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主旨演讲和视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为上海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必须以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感、时不我待的强烈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上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改革开放再出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每一步前进,都承载着党中央的期望和重托,得益于党中央的指引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并将一些需要率先探索、闯出新路的重大任务交给上海。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就必须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以先行先试为己任,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上先行一步、领先一步。
第二,改革开放再出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这是上海多年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上海走到现在,靠的是改革开放。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要走向未来,必须靠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再出发是应对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挑战加剧。上海对外开放度高,对外联系面广,要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就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顺应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将改革进行到底,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努力交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上海答卷
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站在新起点,干出新作为,实现新跨越。
第一,始终把准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的站位,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我们要把“四个放在”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站位、做好工作的逻辑起点,强化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强化使命担当,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把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第二,始终抓牢高质量发展这个经济工作主旋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主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我们要聚焦“三个下功夫”,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把新时代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走稳走实走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实施高质量利用土地新举措,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低效产业用地有效盘活,发挥产业地图导引作用,聚焦主导产业不断提高集中度和显示度,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地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进一步夯实市场主体,集聚一批功能性机构、总部性机构,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核心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以人才集聚为保障,努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打造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第三,始终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务之急是抓紧推进落实党中央交办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新使命,也是上海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机遇。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在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力度地实施制度创新,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在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有机结合点。我们将全力支持、全面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成长性高的科创企业注入“源头活水”。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推动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基础设施、创新体系、产业协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在更好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中谋求上海更好发展。同时,我们将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推动进口博览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全面建设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智慧政府,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7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资、民资、外资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四,始终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着力加强基层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把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创新基层治理,深化落实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1+6”文件,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让基层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能,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共治善治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智能化、聚焦补短板,使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最大的努力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幼教、养老等突出问题,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推进“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加大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力度,加快建设美丽上海。
来源:应勇/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