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马》:历史海滩上的那一丛浪花
《罗马》:
历史海滩上的那一丛浪花
柳莺
阿方索·卡隆镜头下的罗马,不是意大利那充满贵族气息的历史重镇,而是他彼时家乡墨西哥城瓜特穆斯的ColoniaRoma街区——这一中产阶级聚集的地带,在社会经年的变动中秉持着自己的精致,却也不动声色地掩藏起暗处的伤疤。而毅然远赴好莱坞发展,早已成为人们口中“墨西哥三杰”之一的卡隆,选择在离开家乡许多年后,用安静缓慢的黑白影片来回溯属于他的1970年代纪事。《罗马》在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甫一问世,便收获了来自全球影评人的惊异与赞赏,一举拿下金狮最佳影片大奖。在年末接连不断的颁奖季中更是所向披靡,并逐渐成为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最有力竞争者。
影片基调是私人的。卡隆撷取童年片段,尤其是与家中年轻女佣的生活点滴,构筑当时城中颇为恣意的日常。但同时,影片又是伤感的。如果说墨西哥政治动荡时,深宅大院能够为人们短暂提供栖息的避难所,那么片中男性持续不断的背叛,则如同锋利刀刃,撕碎仅存的希望与爱意。导演将巨大的情感倾注在片中的女性角色上,不论是不善言的女佣克莱奥,还是辛勤顾家的女主人索菲,她们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中流砥柱。在男主人——一位功成名就的社会精英分子,以工作的名义抛妻弃子之时,索菲略有不甘地吞下苦果,继续为这个家庭带来生机。而出身于底层的克莱奥则更为不幸地遭到渣男男友的背叛,独自怀着身孕,带着茫然的神情走在动荡不安的街道上。尽管经历种种挫折,卡隆却无意大肆渲染这些女性所面对的惨剧。相反,他用不动声色的镜头,仿佛站在上帝视角默默注视、跟随着她们。片中那座空旷却结构精巧的宅子给予摄影足够的发挥空间,而城外或空旷或热闹的景色,也显示出一种具有魅力的异域风情。
《罗马》带有南美洲夏日的惬意感,克莱奥和家中幼子佩佩躺在阳台上有一搭没一搭谈论死亡的样子,令人记忆犹新。同时,它也具有一丝微妙的幽默感,特别是对懦弱男性的嘲讽,常常被展现得细腻妥帖——无论是男主人执拗地想要将宽阔的汽车停进狭窄的走道,还是克莱奥男友自负地拿着浴帘棍炫耀自己的武术功底,这些孩子气的莫名自信和后来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构成截然对比,也与他们身边的女性形成镜像般的反差。
卡隆是一个善于将影像精简、提纯的导演,无论是影片开头对地面积水的特写,还是结尾处那绵延的海浪,都似乎在提醒着观众有关历史的本质——绵延、不可控。静止的时候它犹如一块玻璃映照出头顶的天空。涌动时,它又仿佛无情的猛兽,吞噬一切渺小的个体。这也是为什么,他选择用中远景拍摄这个私密的童年往事。人物们从镜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沉浸在巨大且复杂的场景中,与其说人物构成了《罗马》的叙事动力,不如说他们和周遭环境的关系才是这部影片想着力刻画的核心。在索菲悲伤的时候,她的无助并没有通过特写得到表述。在远处观望的我们似乎并不能看轻她眼中的惆怅,相反,奔奔跳跳的孩子仍旧围绕在她的周围,他们的聒噪衬托着她的沉默,这也许是《罗马》在情绪刻画上最为精妙的地方。
尽管从多维度呈现着1970年代墨西哥城的方方面面,卡隆应当无意将《罗马》打造成一部具有史诗感的作品,他不断提请观众注意人物命运走向的偶发性,时代浪潮与个人选择永远彼此缠绕,无时无刻不在互动着。这大概是他对自己过往生活一次最深情的总结,也是他写给家乡的一封漫长的情书。(编辑董明洁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