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织就绿色之网 写下锦绣文章

原标题:织就绿色之网 写下锦绣文章

这是占据中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土地。只需再过三四个月,远山天然林尚未抖尽身上的余雪时,在星罗棋布的村庄、城市,在繁忙的交通干线两侧,澎湃的绿潮就会席卷大地。

40年来,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6600余万亩。几代人呕心沥血织就的,是一张庇护整个新疆的绿色之网;写下的,是一篇彪炳千秋的锦绣文章。

层林交错护农田

冬日的和田县乡村宁静安详,成排高耸的杨树如战士般笔直地站立在每一条道路的两侧,一辆辆货车、越野车、农用三轮车奔驰在密集交错的林网里,车上的人们常常发出一声声惊叹。

“你看看这林带,多美!”12月25日,和田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彭刚毅自豪地说,“要是夏天来,那才叫漂亮。”

事实的确如此,记者并非初次来和田。夏天时,每次飞机降落前,视野里都是塔克拉玛干的无边大漠。然而只要一落地,就立刻沉入了浩瀚林海之中,眼睛所望之处皆是绿色。千里平畴林网如织,农舍阡陌绿树依依,成为和田乃至新疆大地上最为平常的景象。

40年来,正是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在“以水定林”的前提下,新疆不断推动人工林的建设和天然荒漠林的保护修复,绿洲面积持续扩大。截至目前,新疆人工绿洲面积已有6.2万平方公里,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将近5倍。

这扩大的绿洲,是新疆2300万群众繁衍生息之所。虽然林海之外就是戈壁沙漠,但只要树在生长,绿洲内的人间万象就从未中断。

在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阿布都拉·买买提已经67岁,村中道路两旁高大的核桃树有一些就是他亲手种下的。这里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项目的实施点之一。“那时候全是盐碱地,我们先是种杨树,后来又在合适的地方种核桃树当防护林,种树吃了不少苦。”阿布都拉说。

“风沙和干热风是严重危害我区农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造林处副处长杨建明说,“农田林网的建设削弱了风力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调节了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和地表土壤湿度,有效削弱了这两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7年,新疆粮食单产约为94.4公斤,2017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421.6公斤。杨建明介绍,新疆农田防护林对农业增产丰收的平均贡献率约为12%,在自然灾害严重地区的贡献率甚至超过20%。目前,全区7000多万亩耕地中的95%都受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林网庇护。

浩荡绿海锁狂沙

木卡热甫·艾海提是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尤库日哈迪勒克村有名的农民画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画和其他画师没有什么不同,虽然多次想寻求突破,却没有找到突破口。直到当了护林员和自己植树造林之后,才明白我最应该画什么。”木卡热甫笔下展现的,是群众万众一心,用绿色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惊天壮举。他作品里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让木卡热甫找到艺术创作灵感的重要因素,是麦盖提县自2012年起开展的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建设工程。这个嵌入沙漠的县,三面环沙,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然而倘若夏日从空中俯瞰,麦盖提县就像一支从绿洲中怒射而出的巨箭,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刺开一道缺口,拖着长长的尾迹冲向沙漠深处。在整个新疆的沙漠和荒漠化地区,这样的“绿箭”密如骤雨。

作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过去的数千年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湮没了一个个人类文明。然而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40年时间,新疆没有一处乡以上的行政区域因风沙而被废弃。恰恰相反,借助于三北防护林工程,人们以乡村为原点,不断向沙漠进军。

“目前我区绿洲外围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出现缩小态势,沙区植被盖度增加,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持续减缓。”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吐尔逊·托乎提说。

经过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建设,新疆的森林覆盖率由1.03%提高到4.87%,增加了3.84个百分点。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都饱含着成千上万普通民众的汗水和青春。“我的画里有我自己。”木卡热甫说,“麦盖提县现在30多万亩的林子里,有我种下的5000多棵树,这让我心里特别有荣誉感!”

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画家眼中,天山南北平原区的浩瀚林海是绝美的风景。可在林业工作者眼中,这滔滔林海除了扎根大地,更要扎根在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

“新疆雨水少,对绝大多数地方来说,只要你种下一棵树并且成活,你和你的后代就要管护它一生。”阿克苏地区林业局中心林管站高级工程师张志军打趣说,“在新疆,养一棵树跟养一个孩子差不多。”

树,三分种七分管,在新疆这样一个种植管护成本极高的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是极现实的问题。4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但新疆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使得工程建设资金的需求远大于供给。

人们没有知难而退,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到村“两委”,从阿尔泰山到帕米尔高原,所有人在面对三北防护林工程时,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林带健康永续发展。

林果业自然而然进入了决策者的视野,并在全社会力量作用下发展壮大。“经济林成为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一部分林子,很好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为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徐洪星说。

1986年,阿克苏地区在城市上风口的柯柯牙开始了生态建设工程。第一期的防风林建好后,风沙稍一变小,就立刻开始了以经济林为主的二期建设。时至今日,仅柯柯牙一地,就已有百万亩林海。它在夏季绿波无边,一入秋,白的是葡萄,赤的是红枣,坠弯枝条的是苹果,还有果农们的笑脸。

不只南疆,如今三北防护林工程已扩展至全疆,特色林果产业也由此为千家万户开辟了致富路。“我们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和特色林果业结合起来,这样农民就愿意对林子倾注心血,如今林果业已经成了我们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新源县林业局党组书记汪贵山说。

历史清晰地记录着一切。1998年,全区林果总面积仅为306万亩,目前已增长并稳定在2200万亩,20年间增长了7倍多。这庞大的体量不仅为新疆增添了难以估量的生态资源,更成为新疆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在很多贫困地区,林果业收入甚至占据了当地农民收入的50%以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经过40年积累,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在为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阅读:
95名资本市场老赖被限乘限飞后 37人缴款近1.5亿 新华社解读《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