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PE行业寒冬:募、投金额双双下降

原标题:PE行业寒冬:募、投金额双双下降

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

临近年底,一家PE机构投资总监薛刚(化名)一如既往地考察众多潜在投资企业,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除非是有靠谱赚钱的项目,否则他绝不会推荐给基金投资委员会。

“因为当前基金可投资的钱不多了。”他向记者感慨说。过去一年,他所在的PE机构先后发起三只PE基金,由于遭遇募资寒冬,目前每只基金实际募资额仅有目标值的45%-50%。

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对此深有感受。

他近日表示,今年前11个月整个PE/VC创投行业新募基金达到4071只,募资总额约1.15万亿元,同比下降28.7%,今年前三季度创投行业募资额更是大幅下滑57%。

与此对应的是,PE/VC基金对实体经济企业的投资额相应缩水。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创投机构股权投资数量为9773起,投资总额1.03万亿元,同比下滑6.6%。

在多位PE业内人士看来,PE募投金额双双下降,也是今年以来实体经济企业直接融资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对缺乏债券融资渠道,又无法满足IPO融资条件的众多成长型企业而言,PE/VC股权投资款很大程度上成为它们能否持续发展的“救命稻草”。

“要彻底让PE/VC行业全面复苏、加大对实体经济企业的股权投资支持力度,一方面需拓宽PE/VC投资项目的退出渠道,形成PE/VC行业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在资管新规监管规定允许下,进一步拓宽PE/VC的募资渠道。”一位大型PE机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募资寒冬

倒逼项目投资缩水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曾表示,今年是他入行创投19年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此前东方富海旗下新基金完成40亿募资,原来只需3-5个月就能完成,这次却足足用了13个月。

薛刚对此感同身受。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PE机构原计划发行总募资额80亿元的三只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合约约定,所有出资人LP需要签订合同时缴纳20%资金,今年5月与11月再分别缴纳40%投资款。

当5月份他向基金出资人(LP)发出第二笔募资缴款函后,不少民营企业家LP开始以各种名义搪塞推迟缴款,甚至有数位民企负责人询问能否退还此前缴纳的20%投资款,原因是他们企业自身资金链捉襟见肘,根本没有“闲钱”投向PE。

一个月后,两位上市公司大股东提出愿以98折转让已缴款的基金份额,因为他们必须紧急筹措资金维稳股价,避免上市公司陷入股权质押强制平仓困境。

薛刚因此找了多家FOF机构寻求接盘,但得到的反馈同样是“没钱”。

多位PE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也是今年整个PE/VC股权投资行业遭遇的共同困局——除了行业头部PE/VC机构募资过程还算顺利外,很多第二、三梯队的PE/VC机构新发基金募资额均比目标值低了30%-40%。

募资额骤降,也导致今年以来PE行业项目投资额随之缩水。

“整个下半年,我们基金的策略概括而言就是两句话,可投可不投的项目一律不投,特别想投的项目也要看估值再投。”薛刚告诉记者。因此,他所在的PE机构错过了四个优质项目的跟投机会,因为这些企业在新一轮股权融资中的估值高于他们可承受的心理价格。

多位PE人士坦言,今年以来这类现象在股权投资行业正变得司空见惯,各家PE/VC机构都在不遗余力地压缩项目投资金额,甚至一些基金因“囊中羞涩”,过去大半年没有投出过一个项目。

“别看今年前11个月PE/VC行业总投资额环比跌幅只有6.6%,远远低于募资额跌幅,但扣除那些独角兽明星企业的高估值高金额股权融资资金后,多数实体经济企业平均能得到的股权融资额同比少了不少。”一位创投机构创始合伙人向记者透露。

上述创投机构创始合伙人表示,今年前11个月PE/VC行业投资额同比下滑6.6%,但期间企业投资数量同比增加7%,这意味着单家企业平均获得的股权融资额同比出现不小幅度的下滑。这也是实体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直接融资难度加大的重要“缩影”。

记者注意到,这导致今年以来PE基金项目投资领域怪象迭起,比如大量PE基金转而向政府引导基金募资,甚至在某些二三线城市,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额占据基金整个募资额的80%以上。由于政府引导基金鼓励基金投资当地项目,导致这些基金扎堆投资当地重点扶持的产业,可能引发当地这些产业出现竞争过度、产能过剩的局面。

PE有钱“省着花”

在多位PE业内人士看来,导致实体经济企业股权直接融资难度加大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导致越来越多PE机构在2018年采取趋利避害的投资策略。

一位国内大型PE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下半年以来他们没有投过一个项目,究其原因,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中美贸易摩擦令他们担心企业成长速度会慢于预期,有钱尽可能“省着花”;二是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A股IPO审核从严让他们担心Pre-IPO或成熟期项目投资会遭遇套利亏损。

清科集团研究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VC/PE支持的上市企业共119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9%。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股低迷而欧美股市持续走高,令企业境内外上市创造的财富效应形成鲜明反差。就境内外IPO的投资回报而言,今年前11个月境外上市企业的账面回报为9.52倍,境内为2.59倍,也令很多PE/VC不大敢大手笔投资拟境内上市的企业。

“以往很多能在基金投资委员会轻松过关的项目,今年以来几乎都铩羽而归。”前述国内大型PE机构合伙人指出。尤其是近期ofo共享单车等热门项目因商业模式持续性等问题遭遇经营波折,令他们更加抬高了项目投资门槛——对所有光有概念,但缺乏稳定经营性现金流的项目悉数敬而远之。

他坦言,现在他特别担心所在机构会出现“僵尸基金”——尽管手握不少明星项目,但二级市场不买账导致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导致基金无法按时实现项目退出,一些被迫IPO退出的项目也因此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所以我们近期正密集研究科创板,向当地政府推荐我们投资的当地优秀高新技术企业,让后者尽早登陆科创板并实现高估值获利退出。”他直言。若PE/VC机构能通过科创板拓宽项目退出项目渠道,可能会“带活”股权投资行业整盘棋——既能重新吸引到大量资金通过PE/VC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又能通过IPO创造基金管理人(GP)、基金出资人(LP)、企业共赢的局面。

弱市下的操盘手 北上扫货受压 南下踩雷蛰伏 权健酒店走廊立着宣传画:因传销获刑者成“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