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金洗牌触底反弹 底层信贷资产风险待解
导读:在新一轮行政检查过程,不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开始重点核查互金平台底层信贷资产状况,尤其关注平台底层信贷资产是否存在大量平台股东关联企业等融资标的。
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
12月初,一家大型互金平台业务主管赵诚(化名)收到公司的最新通知,以后出差尽量选择同等星级里价格最便宜的酒店,只能报销经济型座位飞机票,任何市场营销开支都与业务部门绩效挂钩……
“说不定平台年夜饭也有可能取消。”他向记者调侃说。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收紧开支“过冬”的互金平台不在少数。随着6-8月行业动荡洗牌引发投资者信心下滑,加之监管趋严,越来越多互金平台正意识到未来的发展征途正变得更加坎坷。
中金公司固收团队曾发表研究报告预计,互金行业洗牌潮可能仍将持续2-3年。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基础上,再考虑运营成本的攀升,3年后正常运转平台预计不超过200家,仅为目前运营互金平台数量的约10%。
“我们希望自己能存活下来,但不知道这个愿望能否实现。”赵诚向记者坦言。近期他听说不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正着手对小规模互金平台采取良性退出措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互金行业人士担心,未来互金平台在“备案”的名义下,必须接受持牌经营监管模式,即互金平台可能借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模式,建立资本充足率、坏账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从而满足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化解金融风险隐患要求。
“事实上,无论是平台自查,还是行业自律检查或行政检查,都是围绕互金平台是否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开展金融活动展开,但对互金平台底层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监管依然欠缺,这很可能是相关部门下一步的监管重点。”一位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人士向记者坦言,这也是他认为互金行业最终将迈入持牌经营监管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让互金平台尽早建立资本充足率、坏账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才能很大程度防范底层信贷资产“踩雷”所引发的平台兑付违约风波。
他甚至认为,在底层信贷资产风险尚未得到有效化解的情况下,互金行业的备案依然可能变得遥遥无期。
“但我们很担心,一旦备案依然迟迟不能落地,很多合规操作的互金平台也可能会在未来的行业动荡洗牌潮里顶不住成本上涨压力而悻悻离场,反而是那些擅于资本运作包装自己的平台活得有滋有味,令互金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赵诚表示。
平台底层资产风险曝光
在多位互金行业人士看来,今年4月整个互金行业的坏账风险隐患已初露端倪——当时不少向上市公司提供大额贷款的互金平台均遭遇还贷逾期,原因是去杠杆导致这些主营业务不强且业绩不够出众的上市公司遭遇银行抽贷,根本无力偿还互金平台贷款。
因此这些互金平台要么提高产品利率,以吸收新的投资者资金偿还上述逾期贷款,要么干脆将上市公司逾期贷款包装成平台股权投资款,进而启动海外上市进程“稳定”投资者信心。
然而,由信贷坏账集中爆发引发的行业动荡洗牌潮终究还是在2个月后突然降临,先是高额返利平台爆发兑付危机,后来众多中小型互金平台相继出现兑付逾期,最终多家大型互金平台也因不同原因遭遇资金链断裂风险,引发整个互金行业投资者挤兑风波四起。
“当时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赵诚告诉记者。个别大型互金平台为应对挤兑潮,甚至将一个月债转产品年化利率提高至18%,向新老投资者同时开放认购,以往这种高息募资做法仅仅在特定节假日用于获取新投资者。
赵诚向记者透露,至今很多互金平台人士依然将这轮行业动荡洗牌潮归咎于债转产品挤兑风波。但其真正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平台底层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引发投资者信心大降。比如当很多投资者听说个别互金平台将数十亿投资款借给股东关联企业投资房地产(迟迟未能偿还这笔贷款),或将几乎所有投资款悉数投向股东方自己创建的借款壳公司(根本不知道资金流向何处),只能采取紧急赎回措施自保。
“这也导致互金平台底层信贷资产风险以如此严重的事态浮出水面。”他直言。如果4-5月部分互金平台率先爆雷,主要是由于底层信贷资产遭遇兑付逾期,到7-8月互金平台动荡洗牌达到高峰时,很多平台相继爆雷跑路,则是因为底层信贷资产“作假”变得无法维系。
多位互金平台负责人透露,经历这轮行业动荡洗牌潮,他们骤然发现相关部门监管水平因此大幅提升——以往业务整改期间,相关部门主要关注互金平台是否按相关规定明确资金流向,确保出借人资金与融资标的一一对应等,并没有对平台底层信贷资产质量好坏开展核查,如今在新一轮行政检查过程,不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开始重点核查互金平台底层信贷资产状况,尤其关注平台底层信贷资产是否存在大量平台股东关联企业等融资标的。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还要求个别互金平台压缩中老年投资者人数与投资规模,原因是他们担心一旦平台底层信贷资产出现风险,会让它们财富受损,引发社会问题。
“事实上,相关部门特别重视对借款人逃废债的打击,也是防止很多互金平台底层信贷资产因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而出现恶化趋势,引发新的金融隐患。”一位互金平台负责人认为。
在他看来,目前相关部门对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的打击,正起到不错的效果,近期他听说很多互金平台逾期率从8月峰值逐步回落。不过,针对平台股东关联企业的借款行为风险化解,目前相关部门除了要求平台管理团队务必在约定时间内要求实际控制人或股东方按时还款,还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他认为,这也是近期不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要求“三降”(即降低出借人与借款人数量,减低线下门店,降低代偿信贷资金余额)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通过压缩出借人与代偿信贷资金余额,能缓解平台底层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后所造成的投资者财富受损程度,另一方面也能让平台腾出更多精力“化解”底层信贷资产风险问题。
赵诚透露,目前他所在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还建立了应急处置机制,即对风险隐患较大的互金平台纳入应急整治范畴,若平台涉嫌违法,还将开展刑事打击。
“如今我和几位平台高层都被要求不得随意出境(若出境需得到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赵诚告诉记者。有平台高层认为这或许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备案成功,相关的监管措施就会解除,平台未来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但我比较担心的是,在底层信贷资产风险尚未清除前,在整个互金行业风险尚未化解前,这个春天或许还不会那么快到来。”他透露。
网贷之家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114.54亿元,尽管环比上升8.98%,但同比却大幅下降51.08%。此外,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181家,相比10月底减少25家。
“这份数据折射出一个现实,在行业底层信贷资产风险尚未有效化解前,互金行业正经历技术性触底反弹,但离重回牛市行情依然路途漫漫。”赵诚指出。
备案依然遥遥无期?
赵诚的顾虑,也是当前互金行业对备案进程既期待又担忧的一个缩影。
多位互金平台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尽管今年以来他们经历了多次业务整改与行政检查,但他们不知道备案何时才会启动。
“很多人觉得2019年备案会正式落地,但我个人觉得这个观点过于乐观,现在我们连备案申请的格式化文本都没有拿到,也不知道备案操作细则条款与当前《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即108条合规检查条款清单)会有哪些不同。”一位国内大型互金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但他坦言,备案迟迟落地,很大程度制约了互金平台各项资本运作进程。比如他所在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互金平台先备案后上市,导致当地不少互金平台智能搁置海外上市进程,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筹集更多资金“过冬”。
“所以现在每当我看到一些互金平台赴美上市新闻,心里总是特别羡慕,尽管备案不确定性让他们实际IPO募资额较目标值缩水逾一半,但通过海外IPO,他们既筹集了不少过冬资金,也能稳定不少投资者情绪,日子比我们好过多了。”他感慨说。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众多互金平台都期盼备案尽早落地,但他们私下却做好备案再度“姗姗来迟”的准备。究其原因,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近期行政核查期间,发现不少互金平台底层信贷资产存在众多奇特现象。比如很多缺乏稳定收入的借款人去年借了3万元,今年借款额增加到4万元,而平台通过给予这些借款人更高的贷款额度偿还以往借款,既降低了逾期率与坏账率,又能增加了相应的业务收入。
“但事实上,这些借款人很可能还不起不断增加的借款额,最终导致整个贷款资金链断裂。”上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人士向记者直言。因此不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这些互金平台先逐步解决这类信贷风险隐患,再考虑备案申请事宜。
“甚至我们正计划启动新的应急处置机制,若互金平台明年底依然我行我素地采取借新还旧措施掩盖实际信贷逾期坏账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将暂停协助他们申请备案,另一方面则根据平台风险隐患大小,决定采取良性退出措施。”他透露。
在他看来,这也可能令整个备案进程放缓,但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化解金融风险隐患的大环境下,只有采取强硬的监管措施才可能令互金平台真正重视运营过程的风险隐患,而不是依靠所谓的金融创新不断“隐藏”底层信贷资产风险隐患。
“或许,明年互金行业还会更冷。如果备案迟迟不落地,我挺担心投资者信心会因为不少平台底层信贷资产出现风险而再度受挫,引发更激烈的挤兑风波与行业动荡洗牌潮涌。”赵诚不无担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