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房住不炒的框架下理解稳房价

原标题:在房住不炒的框架下理解稳房价

12月24日,住建部表示,2019年将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个“稳”字很妙,无论哪个利益攸关方,都能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此前,部分城市的调控出现微调,并在舆论围观的压力测试下过关,引发了市场对于调控“放松”的猜测。特别是稳增长承压,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通道,让救市之说颇有市场。

但稍早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早已明确指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房住不炒,是长期政策基调。国家不会希望房价暴涨重来,对于居民杠杆和企业债务已经很高的中国经济而言,弊远远大于利。不到万不得已,楼市调控不会折返跑。另一方面,房住不炒并不意味着房价跌跌不休,购房者毕竟不是少数。

因此,在楼市横盘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稳就是最好的选择。2019年,调控不会退出,但要像过去一年全国各地累计400多次的调控力度,将是小概率事件。调控风暴不是常态,楼市预期已经发生20年未有之变化,这为供给侧改革打开了时间窗口。

楼市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在楼市。我们只有解决了“不靠楼市靠什么”的问题,中国经济才能摆脱楼市松紧之间的纠结。这一轮楼市调控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决和严厉,就在于中国经济的旧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否则只能是饮鸩止渴。

旧增长之所以难以为继,是因为继续加杠杆的空间虽然还有,但很有限。现在,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债务压力,债务与GDP的比值达到250%。企业债务和居民债务高高在上,如果政府债务再攀高,债务风险就可能演变成债务危机。2017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和楼市去泡沫,就是基于此的对症下药。

货币政策一直在收,货币不再超发,影子银行入笼,这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但光有货币政策还不够,财政政策必须能够与前者形成配合和长短打,才能“共克时艰”。财政政策里,大基建是我们擅长的,但效果递减无疑。大减税是我们正在做的,也是市场强烈呼吁的。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更大力度降低市场交易的制度性成本,让企业有动力创新,并能够从创新中受益,从而推动要素投资的时代跃至创新消费的时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才不用在楼市调控上耗费太多的行政资源和公共资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价格闯关”,在扩大开放、制度创新和供给增加的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当年不可谓不难,如今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楼市调控亦是如此,现在不可谓不难。未来也只有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制度创新和减税降费中,在更高的发展质量维度上,消弭让我们动辄得咎的楼市调控难题。

相关阅读:
牛栏山加码全国化布局 北京新挂牌四宗地 海淀将添2000余套共有产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