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陀区长征镇怒二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居民自治不断创下加装电梯等成功案例
“天资平平”小区却攻下“第一难”
上海第一部由居民自筹资金成功加装的电梯,运行两年情况如何?记者最近在普陀区长征镇怒二居民区怒江苑7号楼看到,这部电梯得到妥善维护保养,电梯里的广告位已经开始产生收益……
昨天,怒二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在居民区成立“加梯自治联盟”,把楼道里有经验的加梯牵头人聚集起来,研究电梯后续运维事项,并为其他有需要的楼组提供义务指导。
其实,首个试点成功案例出在怒二居民区并不是偶然,这个居民区有不少自治“利器”,让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的自治成功案例诞生于此。
扩散“电梯效应”
怒二居民区“先天条件平平”,既没有大型居住区、也没有成规模的社区单位。整个居民区以售后公房和老旧商品房为主,还有少量沿街商铺。1404户居民中,30%是60岁以上老人,老龄化程度很高。
或许就是因为这先天不足,才让怒江苑小区有了加装电梯的原动力,攻下这“天下第一难”。
7号楼才12户居民,60岁以上老人竟占89%,大家都想装电梯。第一次意愿征询中,楼里居民同意率达到了100%,就连几乎享受不到电梯福利的2楼居民李兆清也特别支持,不仅签字同意,还担任了楼组电梯建设项目小组的组长。
“人家都说是我们能装上电梯是奇迹。”居民们都很自豪:“我们楼里的居民,自己跑了60多个部门、盖90个图章,市区很多部门都很帮我们。”财务出身的朱红红当时刚退休,为这件事推掉了返聘的工作,专门办理申请、报批等最繁杂的手续,楼内业主前后也开了不下30次会。
这背后,力挺居民们办事的是怒二居民区党总支。当时的老书记毛萍芬积极牵头,定期召集居委会、业委会、楼组长、物业、居民代表等开会,是居民区党总支敲下第一个图章,在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
加梯成功后,一波波人慕名前来取经,怒二居民区党总支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了可供借鉴的自筹电梯流程图和盖章流程表,流程图包含业主前期工作、房管、规土、建交、质监等部门相关步骤,而盖章表上则列出了60多个相关审批环节。很快,怒江苑22号、12号、32号,梅川馨苑5号楼加梯工程也陆续上马。“电梯效应”不断扩散,从怒二居民区、长征镇到普陀区各街镇,甚至辐射到了全市有加装电梯愿望的居民楼。
打造自治“利器”
一直以来,这个居民区的工作依靠三件“利器”——能干的基层干部;给力的党员志愿者;实干的外援。许多创新工作方法在居民区破土而出,比如“七块七团”精细服务法。居民区党总支把整个辖区分为七块,每一块由一名居委干部任块长,实行块长负责制。同时,志愿者也分成七个组团,推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居委会按照七个块区,把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列成菜单,实行菜单式管理,责任到人,多管齐下,落实扶贫、帮困、救急、助学、解忧、调解等各民生项目。
志愿服务一直走到了楼组里。居民区发展出了一批和睦楼、科普楼、环保楼、和谐楼、守望相助楼、业主之家等特色志愿服务楼组,居民们在各类创建中得到实惠、获得认同。党员们带头在楼组里组织“让垃圾找到家”“把春天留在窗前”等服务项目。
现任的“80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章小静,传承了老书记真抓实干、能带队伍的务实态度,还增加了一些年轻人的工作手势。她觉得,就是要借着加梯成功的这股“东风”,趁势在小区里落实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再把居民们尤其是党员骨干们参与小区事务的热情调动起来,实现居民利益最大化。
倾听“少数意见”
在这个居民区最年轻的小区瑶成湾,也是党员们在挑大梁:4名业委会成员都是党员,不久前成立的“啄木鸟”自治队14名成员中,也有10名党员,小区物业经理也是党员。
这个建于2004年的迷你小区,依傍着桃浦河,是上海最早一批以景观生态为卖点的商品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精致的日式小桥、喷水池,如今已经残破不堪,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长征镇拨款给这个小区进行景观台改造。改造前,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对全体业主进行意见征询,179户居民中只有21户不同意,按流程来说,征询同意率达到三分之二就可以动工。但章小静觉得,不能放弃这些“少数意见”,要给每个居民公平的话语权。她组织业委会成员挨家挨户对不同意的居民进行走访。每名成员包干到位,一本小本、一杯温水,每晚连续工作,一边详细记录下居民的想法,一边就居民密切关心的“住宅是否会贬值”“改造地块是否会移作他用”等问题一一作答。终于16户人家改变了初衷,同意改造。
与此同时,居民们组织起一支自查自纠的自管小组,取名“啄木鸟自治巡逻队”。党员志愿者们“托底”,每周在小区里巡视,还通过微信群监督物业工作。短短几周,路灯和水箱更换,公共储物间、公用厕整理与保洁等问题都解决了,小区门禁还增设了沿边栅栏。从某种程度来说,瑶成湾的“自救之路”,难度不亚于加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