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猫再映 暖心背后的吉卜力危机
迟到了30年的《龙猫》终于在国内上映引发了一波“回忆杀”,并再次把吉卜力工作室拉回人们的视线中。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龙猫》已获得1.05亿元的票房,但这似乎并不能掩盖吉卜力背后的危机。自2013年宫崎骏退休以来,吉卜力的电影产量就大幅下滑。在动画电影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之下,吉卜力不得不通过建设吉卜力美术馆、吉卜力乐园另谋出路,但这能让“内忧外患”的吉卜力解除危机吗?
老IP吸睛度不减
猫眼电影专业版显示,《龙猫》上映首日实现1900万元票房,仅次于《海王》,且是同日上映的《印度合伙人》、《网络谜踪》、《绿毛怪格林奇》三部影片的票房之和。
龙猫的形象也是它的出品公司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谈及吉卜力的历史就要从宫崎骏和高畑勋的相遇说起。上世纪60年代,同在东映动画工作的两人因“痛恨”当时风行的粗制滥造动画TV长剧决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尽管当时《龙猫》和《萤火虫之墓》的票房不及预期,但却获得口碑的丰收。《龙猫》几乎包揽了日本所有的电影大奖,《萤火虫之墓》则被称为是“真正的艺术”。
随后的1989年,由宫崎骏导演的《魔女宅急便》让吉卜力一炮而红,吸引了大约2.64亿名观众走进电影院,并成为日本全年度最卖座电影。这部电影带来的收益及票房,超过了所有吉卜力工作室之前所创作的每一部电影。
或许正是因为宫崎骏对动画制作的苛求到变态的程度,才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吉卜力,并创作了《风之谷》、《红猪》、《天空之城》等拥有广泛认知度的作品,甚至被认为是能在作品质量上与迪士尼抗衡的公司。
光环背后现隐忧
据统计,在宫崎骏“主政”的28年里,吉卜力以平均每年1.14部的产量共制作32部动画影片。但随着2013年宫崎骏退休,吉卜力的电影产出量出现下滑,五年来,吉卜力仅制作了《记忆中的玛妮》、《红海龟》两部影片。
公开资料显示,吉卜力每年的运营成本大约为100亿日元,但吉卜力2-3年才能推出一部作品,票房远远难以补足成本。且吉卜力破百亿日元的动画作品仅有《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起风了》5部作品。
业内人士认为,吉卜力一直坚持采用2D手绘的制作模式,虽然能产生不少画风细腻的佳作,但也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一旦某部影片遭遇口碑下滑,就很容易难以为继。
在承受成本压力的同时,吉卜力还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困扰。事实上,长期依靠宫崎骏的吉卜力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宫崎骏的个人工作室,在宫崎骏强大的光环下,吉卜力难以出现一位能与宫崎骏能力相当的动画电影导演,甚至连接近的程度都很难做到。这从《记忆中的玛妮》就可见一斑,该片累计票房仅34亿日元。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大型公司做的是产业,而像吉卜力这样的小型工作室注重的则是艺术,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核心人物的运营,随着核心人物辉煌期而共同辉煌,但大师隐退后就不免会急剧萎缩。”
如何延续大师辉煌
随着宫崎骏退休、米林宏昌离开以及另一位创始人高畑勋的离世,留给吉卜力的麻烦远不止这些。近年来吉卜力还一直深陷“动画制作部”解散的风波,尽管解散的只是一个部门,但对于一家动画电影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契机,吉卜力建设了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还将在2022年开设吉卜力乐园。
陈少峰认为,未来吉卜力的作品也可以通过乐园中的设施来体现,但摆在面前的难题是,主题乐园建设周期非常长,这势必会带来资金上的压力,尤其是在吉卜力电影产量下降的形势之下,更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不仅吉卜力如此,“大师已老,后生尚未出现”其实是很多动画工作室所面临的问题,诸如《玩具总动员》的导演约翰·拉塞特就曾因离职引发了业界对皮克斯动画能否一如既往保持影片质量的讨论,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分追求艺术上的极致其实是一件极具风险性的做法,尤其对于小型工作室来说,一旦失去了核心大师就会面临着影片口碑的危机。同时,IP的运营应该与作品同步持续进行,如果等到曾经的爆款IP炒成了“旧饭”就为时已晚。
北京商报记者卢扬宗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