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技术大学正式“转正” 创办“应用型”大学补创新链短板

原标题:深圳技术大学正式“转正” 创办“应用型”大学补创新链短板

本报记者李振广州报道

深圳市第三所本土高校深圳技术大学去“筹”转“正”。

12月17日,深圳技术大学接到教育部日前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深圳技术大学的函》,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深圳技术大学”。这意味着,深圳技术大学可以在2019年实现自主招生。

此时,距离2016年1月31日深圳市常委会上“一锤定音”决定筹办深圳技术大学已过去两年有余。按照此前深圳的谋划,深圳技术大学的定位是“本科及工程硕士层次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在不少人看来,深圳此前在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上“一路狂飙”,筹建了多所“研究型”大学,为何要打造一所“应用型”大学?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在12月1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打造“应用型”大学实际上是深圳科技创新总体思路在高等教育布局上的一个反映。“深圳的创新坚持科技支撑与应用带动双轮驱动,也就是说,深圳的未来既要有‘源头创新’,又离不开‘青年工匠’型技能人才。”

打造最具“工匠精神”的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一度被视为是最具“工匠精神”的中国大学,其专业设置极具“工匠”特色。

文件明确规定,深圳技术大学首批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光源与照明、工业设计。

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深圳技术大学筹办之初就已成型。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传统研究型大学不同,深圳技术大学的目标就是为适应深圳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

而负责筹建深圳技术大学的阮双琛也曾表示,未来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胜任多种岗位,还要能够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项目的研发及新方法、新工艺的引进和使用。他甚至直言,深圳技术大学的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要双证在手,“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从业资格证”。

这恰恰是深圳当前最为紧缺的人才。尽管深圳今日的GDP已经突破了2.2万亿、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但技能型人才一直是短板。

一方面,深圳当前正加快实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急需大量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深圳在应用型技术人才方面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技能人才总量已经达到331万人,但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17年深圳技能人才引进紧缺目录中,114个职业被列入“紧缺型”,高级技能人才缺口约30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中国目前高水平职业技术学校很少,深圳技术大学是其中少有的本科类高等院校,突破了我国高水平职业大学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创办技术大学恰逢其时。

郑宇劼对此也颇为认同。在他看来,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了德国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世界闻名的“德国制造”和德国“工匠精神”就由此职业教育而来。

“深圳当前已经有两所专科级别的高层次职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此次获批,实际上代表了深圳希望构建一个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继续向本科层次延伸与拓展,是很重要的一环。”他说。

深圳技术大学恰恰是借鉴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在与其合作办学的机构中,包括了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等8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

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不少教育专家看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稳定的上升曲线,这个过程会持续上百年,不大可能出现突然上升的状态。

但仅有40年发展历史的深圳,高等教育在短短数年内实现了超越式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深圳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或是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签署协议,或是在深圳创建校区,或是合作办学,加速弥补高等教育的短板。

当前深圳已有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等数所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正在加紧建设,深圳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学院、深圳音乐学院也已启动筹建。

在郑宇劼看来,深圳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是深圳创新生态链不断完善的体现。

“国家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就给了深圳很多定位,但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与合肥、上海有所不同的是,深圳特别突出‘科技’和‘产业’两字背后,是坚持科技支撑与应用带动双轮驱动。”他说。

因此,在深圳的创新发展中,尤其重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这样东西反映到深圳的创新生态链上就是基础研究加技术攻关加成果产业化,反映在高校布局上就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型大学。”他说。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周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城市的发展肯定不能只有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也是支撑深圳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深圳需要在“源头创新”和“青年工匠”两方面补短板。

“尤其是在全国各地争抢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形势下,深圳不能仅靠引进人才,还必须培养人才,形成能提供源头活水的能力。”他说。

实际上,深圳市政府早在2016年就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提出,未来10年内拟加快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成高校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强力人才保证和科技支撑。

相关阅读:
美对冲基金经理:再不清仓,或被清盘 互金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