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年12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据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对于这个问题,外交部已经发布了有关消息,公布了咨委会委员名单。我可以再补充几点:
第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是非营利性、国际性政策咨询机构,由国际知名人士组成,委员来自世界各个地区,既有前政要和国际组织前负责人,也有知名学者和工商界人士。各位委员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咨委会,不代表任何国家和机构。
第二,我们组建咨委会,是为了践行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供智力支持。咨委会的组建过程是开放、包容、透明的,我们在组建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向各国驻华使馆通报有关情况,并在得到咨委会全体委员同意后公布委员名单。咨委会的运作模式、议事规则也都是由全体委员共同商定的。
第三,咨委会第一次会议很成功。委员们回顾了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强各国各地区互联互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委员们支持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期待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传递支持多边主义、支持开放发展和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并从宏观政策协调、务实项目建设、合作机制保障等领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问:社交媒体网站推特称检测到自中国和沙特IP地址的可疑活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这些可疑活动具体是什么?
答:你提到的应是路透社早先发表的报道,路透社今天上午已经纠正了此前的错误报道。更正后的报道称,访问推特公司系统的IP地址似乎来自中国和沙特,但不像是为有关国家政府工作的黑客。
正如你所知,中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希望在该问题上,各方都能本着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精神,通过对话合作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
问:我们注意到,今天上午中国政府发表了对欧盟政策文件,这份文件对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有何特殊意义?
答:今天,中国政府发表了第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继2003年和2014年之后,再次发表对欧盟政策文件。这份文件是中国对欧盟政策的重要宣示,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欧各领域对话与合作的重要举措。
欧盟是国际格局中一支重要战略性力量。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发展好同欧盟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近年来,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良好格局。今年是中国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0周年,中欧关系面临新的形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希望深化和拓展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问:12月18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审议通过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规定未来5年增加约10%的防卫预算。相关文件中有不少涉华内容,对中国军事安全动向表示强烈担忧。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你提到的这个日方文件涉华内容依然老调重弹,对中方正常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说三道四,进行不实指责,煽动所谓中国威胁,其中不乏冷战思维。日方这种做法不利于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动向一直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们敦促日方坚持“专守防卫”的政策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军事安全领域慎重行事。
问:我的问题和刚才那位记者问的有些相似。日本政府今天决定将自卫队一艘护卫舰改造为事实上的航母。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动向一直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敦促日方坚持“专守防卫”的政策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军事安全领域务必慎重行事。
问:据报道,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称,美中贸易谈判的目的不仅是让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产品,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改革。你对此有何回应?
答:关于中美经贸磋商问题,具体情况请向商务部门询问。我能够说的是,目前,中美经贸团队正按照两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精神,就磋商保持着密切沟通。我们希望双方经贸团队能够认真落实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磋商,寻求互利双赢的结果。
至于纳瓦罗先生说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改革,我想建议纳瓦罗先生以及抱有他这样想法的有关官员或人士,认真地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今天上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