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南再出发:进阶大开放

原标题:海南再出发:进阶大开放

导读:2017年,海南省GDP达到4462.5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21.8倍。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倍和25倍。

本报记者王海平海口报道

4月海南获批自贸试验区后,常在海口机场载客的“海角商人”(网名),通过司机的角色,短短一个月,已结缘了近50个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

他是广东人,30年前从部队退伍来到海口,当过几年公务员,后来自己下海。他的社交软件标签很长:润滑油、蓄电池、发电机组、水箱宝、电池水批发销售,以及“保险商务”。

“以前我专门卖打火机给下飞机到海南的人,2元一个,现在变了,我发一张名片,就有很多话题聊。”5月的时候,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来的人太多了,特别是来寻找生意机会的人更多了。”

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建立。2017年,全省GDP达到4462.5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21.8倍。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倍和25倍。

30年后的2018年4月13日,海南再迎重大机遇,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海南因改革而兴,如今三十而立再次出发,仍将在中国体制改革中发挥“试验田”作用,继续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

海南30年

海南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35%;海洋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6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

30年前,海南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防前哨,是全国经济社会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据1988年1月4日《农民日报》的透露的数据,从1950年到1981年,整个海南岛只得到53.2亿元的投资。从人才上看,“1979年前的30年内,国家分配到海南的1.4万大学生,最后只剩下1000多人”。

为促进海南的开放和发展,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要建省级特区的消息,1987年就已见诸报端。据媒体报道,从那年秋天开始,数十万人来到海南,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海南此后30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第一个阶段是1988-1993年,这是海南大开放、大改革的高潮期,五年来海南的GDP增长保持在25%-42%。

第二个阶段是1994-1998年,海南进入发展低潮期。当时房地产行业引发了严重的市场泡沫,很多企业和个人在这一时期选择了离开,发展速度明显下降。

第三个阶段是1998-2009年,海南开始探索新的出路,在发展工业还是发展旅游方面徘徊过一段时间,其间上马了造纸、炼油、大化肥等工业项目,但最终确定了海南重点发展“旅游”这一方向,由此进入新阶段。

而2010年获批国际旅游岛,以及2018年4月中央提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指向海南要“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海南的“十三五”规划中没有工业目标——到2020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提升服务业比重,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20:60。”

全岛自贸区建设

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海南离建省之初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专家看来,海南发展面临的制约主要包括,如何形成支撑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岛屿经济体内在的发展如何和外在开放融合起来,以及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比较高等。

而自贸区建设,对海南而言,是突破瓶颈、促进发展的第二个重大机遇。

按本次改革意图,海南省的战略定位是“三区一中心”,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从时间上看,到2020年,要完成小康与脱贫、自贸区建设和国际开放度、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文明等4个发展目标。

海南省政府研究室一位处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国家批复的第12个自贸区,海南自贸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全岛、全域性,即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进行自贸区试点。目前,中国已有11个自贸试验区,面积都基本在120平方公里左右;而海南自贸区的实施范围,则是整个海南岛全岛,面积达到了3.54万平方公里,是过去所有自贸区面积的2倍多。

二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将探索全国唯一的自贸港发展路径。这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4000平方公里左右的迪拜,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

上述政研室处长表示,海南自贸区全域性的试点,自贸试验区与行政区划高度一致,也更有利于提高制度创新的整体性、协同性,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性。

今年4月至今,海南自贸区建设进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12月14日,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毛超峰表示,在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空域精细化管理、旅游品牌引进和全岛电影节、全球物种资源中转基地和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岛信息管理系统、总部经济、科技城等方面进展顺利。此外,正在加快启动在海南省全省禁止生产和消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项目。

对外开放方面,海南1-11月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71.4%,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4.1%,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8.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南房地产限购、汽车限牌是本次改革中最为明显的标志。

毛超峰表示,4月实施的全域限购,有效防止炒房炒地和房价大起大落。目前,海南商品住宅销售对象已由岛外居民为主转变为本地居民和引进人才为主。

企业的战略调整也在随之推进。在海南创业已有30年的双成药业董事长王成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创业时从事钢结构,顺应了海南当地的“经济气候”,后转到生物医药领域,亦与当前海南产业结构调整相呼应。

“之前因为市场比较好,我们想寻求新的工业用地,但因为全省产业调整,难以获批,后股东们主动调整,加大科技研发,注重针对岛屿台风、潮湿、含盐量高的产品开发,以质量和服务取胜。”海玻公司负责人唐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多位受访的企业人士认为,海南自贸区的改革稳步推进,目标瞄准自由港探索,正慢慢顺应国际化的“人、财、物”的自由流动。

推进金融开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亦是中国自贸区改革的核心。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改革,也是海南自贸区排在第二的重点任务。

2017年,海南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18亿元。受访专家表示,从诸多支持海南改革的政策中可以看到,如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等交易所,在本质上发挥海南岛屿的风险隔离且辐射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得海南成为实质上的离岸金融中心,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沟通东南亚等亚太区金融、货物的重要支点。

作为金融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动作,则是在2019年元旦即将正式上线的“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人行南京分行的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视为“境内关外”,金融机构在安排上独立于现有的传统账户体系,服务对象包括境内外企业、个人、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正常情况下,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存在价差,但企业开通FT账户之后,可以在结售汇时自由选择境内或境外价格,降低成本;也可以通过该账户企业境外划转将更为便捷,方便企业资产管理,引进境外融资等。

“简言之,这相当于是中国央行的简政放权,如果跨国企业在海南和海南以外都有分支机构,两者之间的资金流动不需要通过央行,可以直接自由流动。”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闫海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也有金融界人士表示,海南自贸区提高了区内企业在境内外投融资便利,为商业银行发展跨境投行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海口苏南村镇银行的一位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关键是高度自由化竞争氛围,可以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小、快、灵”的特点,尤其是信贷“融资”方面,针对服务贸易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着力为企业提供特色融资品种。

此外,多个金融界人士均认为,自贸区未来资金流动规模大,一旦流动性出现紧张,远远不是区内个别银行能应付的,因此,要加强横向合作,建立联动风险预警机制,协同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

相关阅读:
央行开展非跨年逆回购 短期内降准预期不改 全球货币政策“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