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惨败后,上海台北再度对话的意义是什么?
摘要:上海市台办透露,本次双城论坛将关注“循环经济”,希望通过两市交流,推动彼此在大健康、文化、公共住宅与都市更新、环卫(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和交流互动。
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2018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将在台北举行。在上月底台湾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后,这次论坛受到各方关注,也被赋予了重大意义。
两岸城市交流新模式
上海与台北,直线距离仅700公里。由于种种原因,两市高层交往受到限制。
2010年4月,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率团赴台出席“2010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这次历史性的访问,源于2008年的“上海之约”。当年6月,台北市市长郝龙斌率团来到上海,并积极邀请韩正赴台访问。在两年后举行的双城论坛上,上海台北签署两市合作备忘录,开创两岸城市交流合作新模式,也开启了跨越海峡的双城故事。
从2010年开始,上海与台北城市论坛由两市交替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8次,市领导姜平、屠光绍、沙海林先后率团赴台,而两任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柯文哲也来上海与会。
通过这一机制化交流平台,上海与台北围绕城市管理、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等议题广泛接触与交流,两地在区政、教育、环保、医疗、体育、文化等领域建立机制性往来,并陆续签订了30项交流合作协议。如今惠及彼此的台北松山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直航、上海居委会干部与台北里长交流互访、近千人次台北运动员来沪移地训练、上海图书馆与台北市立图书馆开展馆际图书交换等项目,都是借助双城论坛平台敲定。正因如此,即便是2016年、2017年民进党全面执政、岛内情况复杂的大背景下,经过多方努力,这一论坛依然没有中断。
“双城论坛深化沪台两地各领域交流,增进两地民众的利益福祉。”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在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这一交流平台应发挥更大作用,当好两市乃至海峡两岸的“桥梁”。
这里的重大变化,指的是上月底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民进党惨败,蓝绿版图出现翻转。在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两岸协创中心研究员胡凌炜看来,通过选举可以看出,如何改善民生已成为台湾社会焦点话题,借助大陆市场发展台湾经济,也已成为主流民意。正如候任高雄市长韩国瑜提出的选举口号“人进来、货出去”,支持两岸交流、分享两岸合作红利成为岛内最强音。
而在“九合一”选举结果出来后,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示,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未来两岸城市交流相信会出现新热潮。这个情况下,作为岛内选后大陆方面首个赴台高规格访问团,沪台城市论坛理所当然地成为各方观察两岸城市交流、基层交流的标志性事件。
寻找两岸合作新动力
之前,上海市台办透露,本次双城论坛将关注“循环经济”,希望通过两市交流,推动彼此在大健康、文化、公共住宅与都市更新、环卫(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和交流互动。
毫无疑问,这些议题都是上海与台北在城市治理中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并且双方在这些问题上都各有所长。盛九元以都市更新为例,“这次台湾选举,最打动民心的是‘又老又穷’这个词。”这些年台湾的城市更新速度确实慢了点。而在这方面,包括上海在内的大陆城市有不少经验可供台湾城市借鉴。
与此同时,台北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也值得上海学习。比如,台北的生活垃圾实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这不仅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也离不开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些贴近民生的话题在双城论坛上被积极讨论,不仅有助于提高彼此的城市治理水平,也符合沪台两地民众的切身利益。
获益的还有在大陆发展的台商台企。上海市台协会会长李政宏这次也会回到台北参加有关论坛活动,他道出了众多台商的心声:“期待在双城务实交流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商机”。
更重要的或许是,双城论坛的成功举办,探索出一条今后两岸交流与合作新路径。回顾两岸关系进程就能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企业在大陆觅得了巨大发展空间。当年,台商带着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理念来到大陆,大陆方面则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与广阔的市场。
然而,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两岸在许多产业上的差距快速缩小,大陆劳动力成本也在迅速上升。如何找到两岸合作新动力,成为需要直面的问题。纵观这几年双城论坛的主题,从2014年“城市的改变”,到2015年“城市发展与青年自主创业”、2016年“展现城市活力”、2017年“健康城市”,再到今年的“循环经济”,关注的都是两岸社会发展中会遇到且需待求解的议题。
在胡凌炜看来,这些议题能在论坛上被热烈讨论并达成诸多共识,其实也是在为今后两岸合作找寻新的空间与动力,“在城市治理方面,我想两岸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栏目主编:洪俊杰文字编辑:洪俊杰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