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屏幕之光,尚待发热
一块屏幕火了,质疑声随之而来,发酵时间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
一场借由技术手段完成的教育革命,不可避免会附着资本的话题。16年时间,东方闻道网校让贫困地区7.2万名学生,跟着成都“明星中学”一起上高中,88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公益背后的资本运作却是另一个故事。公司法人代表王红接一直试图在资本市场寻求套现机会,王红接夫妻二人小动作不断,试图将利益最大化。
无利不起早。撇开利益只谈公益,未免有些上帝视角。技术有改造教育的先天优势,却没有改变命运的天然动机。一块屏幕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给了一些资质好的偏远学生机会,拉近他们与重点中学的差距。但它只是改变命运的一环,既不应该对它过分神化,更没有理由苛责它有利可图。
比起技术手段本身,改变命运的系统性工程更加庞大而复杂。技术有鞭长莫及的地方,包括财政投入、高考政策、地区差异。这些障碍,垫高了贫困地区的孩子考入名校的门槛。这块神奇的屏幕如果没有当地投入27%的财政支出,没有精准定向扶贫政策,改变命运可能还是纸上谈兵。
被屏幕改变的少数和没有被屏幕改变的大多数,戳中的还是当下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老话题。一年前,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直言,他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外交官,为其营造了良好教育环境,因此他比很多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他知道很多状元都是家境优越者,而很多农村孩子很难考上好大学。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人们最怕这样的趋势加剧和固化。哪怕是希望之光,也藏不住人们的焦虑和不安。改革开放40年,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不同层面陷入停顿。有教育学者调研得出,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这是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结果。“成都七中”一类的超级中学是各省重点中学的升级版,它们大多位于省会城市,拥有丰厚的教育经费与政策支持,像抽水机般吸纳当地及周边县城最优秀的学生与最优秀的老师,每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省份北大、清华的名额。
网络直播只是一小步,真正的资源共享依然任重道远。从“网班”实操情况来看,由于教学基础差距,跟不上直播进度,这块屏幕的神奇随时面临分化。可见,比屏幕更“神奇”的依然是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和相关政策普惠的力度。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更多人终身受益,从而带来社会结构松动,社会阶层流动活跃。一块屏幕带来的技术分享只是尚待发热的微光,但透过它撬动的缝隙打开更大的出口,让人们重新看到寒门英杰辈出的希望,才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期待的神奇,最温暖人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