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宝马成在华首家拿网约车牌照的外企:15公里300多

原标题:打车要便宜吗?一大拨新玩家持重金,闯入网约车市场!叫板滴滴,我们得利?

最近,宝马集团在成都拿到了网约车牌照并正式上线,成为了第一家在中国拿到网约车牌照的外资企业。

而传统车企进军网约车市场,宝马并不是唯一的一家。

“宝马打车”成都上线

12月14日,宝马网约车业务在成都正式上线。据了解,此次第一批共上线了200辆配备专职司机的宝马5系商务轿车。

记者在成都当地用宝马及时出行APP体验叫车,大概30秒内就有车响应,但是价格非常昂贵。以15公里左右的路程为例,成都普通出租车价格为40-50元,其它平台的豪华级网约车需要180元左右,而宝马高端网约车则需要300多元。

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潘鼎乔:宝马网约车的目标用户并不是每天需要通勤的上班族,而是专注于有个性化需求的高端市场。在中国,很多客户愿意体验高端的服务,如果是好的服务,人们愿意为它付费。

数据显示,仅2017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交易规模就已超世界其他各国总和。预计到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72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1倍。

到2030年,美国、欧洲、中国出行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1.4万亿美元,出行服务将为汽车行业贡献22%的收入和30%的利润。

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作为出行载体的汽车制造商自然不会放弃。

除了宝马之外,作为车企风向标的BBA(奔驰宝马奥迪)另外两家也在此前宣布,将由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未来汽车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企业也不甘落后,上汽集团、北汽、长城、吉利等纷纷推出旗下出行服务。尤其是吉利集团,已经投入20亿,重金打造旗下的曹操专车。

曹操专车董事长 刘金良:无论是网约车、出租车、分时租赁、共享汽车,还是长租短租,所有个人出行解决方案都是以汽车为载体的。如果要掌握它的需求,一定要去探索出行产业。

车企进军出行市场

是焦虑还是另有所谋?

今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整体遇冷,全年销量预计将出现近30年来的首度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纷纷进军网约车市场耐人寻味,只是为了拯救销量吗?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不同品牌的4S店,了解到今年的销售情况的确不太乐观。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销量下滑仅仅是车企进军出行服务的催化剂,未来消费模式的转变才是关键。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高乐:回顾过去几年的行业发展,车辆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车辆使用权。所以,我们宝马也要转型为一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的公司。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郎学红:如果汽车厂家不介入出行服务,可能它连出行的设备服务商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就是说要保住这块阵地。

目前来看,各家车企的出行业务与主营的汽车制造业务二者之间,就规模而言还无法相提并论,盈利模式也不够清晰。那么,它们进军出行市场究竟能获得什么呢?记者在采访多家车企后了解到,提供出行服务后收集到的数据,是它们最关心的内容。

北汽华夏出行总经理 岳殿伟:车卖给谁了、谁在使用、使用效果怎么样、回馈什么信息,我们很难直接获取这种信息。收取大量的乘客端的信息,对我们未来的汽车的发展,还有研发制造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曹操专车董事长 刘金良:每辆车上我们基本能得到大量的数据,比如说电流、电压、电量、续航里程,甚至它是否急转弯、急加速,这方面会大大改善用户的体验。掌握车辆的数据,同时还能够让我们今后最接近、最早地去应用无人驾驶汽车。

新能源+差异化

传统车企主打“细分市场”

从当年滴滴Uber捉对厮杀,到去年美团突然搅局,再到今年传统车企的纷纷跟进,网约车市场再掀波澜。目前,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市场上已经占到了90%以上的份额,传统车企入局是否会改变一家独大的格局?他们又将如何出招呢?

海龙是浙江杭州的一名专车司机。他告诉记者,和以前开滴滴时自己的车不同,现在他们公司的车都是新能源汽车,需要每天来充电。

专车司机 海龙:跑油车的话,一天油钱在150元左右。现在油价也比较高,所以新能源车省费用,再加上公司有补贴,我们就相当于一个零成本。

司机告诉记者,如今新能源汽车充满一次电基本足够自己一天的工作,续航里程不再是问题。

目前,吉利的曹操专车、北汽的华夏出行以及上汽的出行服务,全部都选择新能源汽车运营。由于车辆和司机的成本都由公司承担,车企开展的出行业务实际上属于重资产运营,无力再靠烧补贴去竞争。使用新能源汽车降低成本,成为了它们的一项重要竞争策略。

北汽华夏出行总经理 岳殿伟: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是燃油车成本的1/3,很低廉,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乘客的使用价格。所以,这也是我们汽车主机厂,纷纷采用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此外,打差异化、寻找细分市场,也是车企手里的另一张牌。从当前消费者的反馈来看,确实存在对出行服务的多种不同需求。

网约车用户:价格适中就行了,太贵感觉也不好。

网约车用户:我觉得安全最重要。如果一些比较贵的在我的承受范围内,我应该会考虑,因为金钱买不到安全。

面对新来的挑战者,有网约车企业认为,车企和他们之间其实并不完全是竞争关系。

滴滴出行公关部工作人员 郑建涛:移动出行市场还是很大的,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欢迎更多企业能够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出行服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郎学红:在出行服务领域,越多的参与者,其实对消费者来说应该是更多的福利。

车企相争,消费者能否得利?

我们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张义凌

相关阅读:
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航天员已开始初选 盱眙法院司法拍卖被指“内定” 淮安法院成立调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