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麻拉河村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麻拉河村的“前世今生”

“你们好!欢迎来到卓尔山,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跟我一起上山看天境祁连,看牛心山吧。”

你不会想到,说这话的是一名6岁的孩子,刚刚读小学一年级。

旅游旺季,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麻拉河村的一年级学生张明轩,一天最少要带游客爬4趟卓尔山。家里聘请的厨师爷爷炒的大盘鸡、炕锅、油炸土豆片都是他随口介绍的家常菜。张明轩,这个全村最小的导游,在爷爷张瑞清、奶奶冶辉琴不在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游客留宿在自家的家庭宾馆里。

对于精灵鬼张明轩,冶辉琴满脸自豪。53岁的冶辉琴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说:“小孙子的机灵劲,主要原因还是日益红火的卓尔山旅游和今年举办的国际飞行节、玩偶狂欢节。”越来越多外来人的到访,让张明轩生活的小山村变了模样,让张明轩和家人收获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生活观念、生活理念的变化。

2018伊卡洛斯·中国祁连国际飞行节、首届祁连麻拉河玩偶狂欢节……地处卓尔山脚下的麻拉河村因旅游而变迁,成为今天的“飞行小村”“玩偶村”,这里的村民人人都说普通话,人人都是好导游。

麻拉河村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

深冬时节,记者走进麻拉河村。卓尔山下,幢幢新房炊烟袅袅,白雪覆盖的山峰与依稀可见的松林交相辉映,麻拉河村如世外桃源般坐落在此。

眼前的美景让一辈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83岁的马贵感慨万千。说起初建时的麻拉河,马贵记忆犹新。

当时麻拉河村只有3户人家,后来由八宝镇上庄和下庄的40户300多人陆续搬迁到麻拉河村。3间破瓦房,睡觉用木板打地铺,是当时麻拉河村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每人0.23公顷的耕地、7只羊,3口人一头牛,一户1头耕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麻拉河村发展的序幕。

随着时代的变迁,麻拉河村的村民们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对此,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马福元说:“几年前,由于自然条件等限制,麻拉河村民的收入普遍低,外出务工成了挣钱的主要渠道。如何利用麻拉河有利的自然条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是当时我们琢磨最多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村“两委”的积极带领和村民们的勤劳和智慧,2013年,麻拉河村村民王生财和另外4人合伙,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几张桌椅,简单饭菜,打开了麻拉河村村民的新视野。2015年,政府在麻拉河村修建了上卓尔山的摆渡点,有了这样一个中转站,来到卓尔山景区的人,基本驻足麻拉河村。

看到很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外出务工人员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返乡,开起了家庭宾馆。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麻拉河村多次为村民开办了客房设计、烹饪等专业技能培训,这也使得麻拉河村的乡村旅游业越做越大,村民生活也随之好了起来。2017年,麻拉河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0870.07元。如今,村里218户人家中,经营农家乐、家庭宾馆的有28户,实现了农业饭加上旅游饭的转变。

“借着第45届伊卡洛斯国际飞行节、首届祁连麻拉河‘玩偶狂欢节’这些活动,我们村将要打造成为中国首个‘飞行小村’示范村,今后,麻拉河村的旅游肯定会发展得很好,群众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甜蜜。”马福元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态木屋是麻拉河村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投资修建的家庭宾馆,这一扶贫项目,每年以42万元的价格承包给青海青鹏商贸有限公司运营,经营所得全部用于麻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生态木屋前有一个大型停车场,停车场旁边是几处村民经商的摊位。“近年来,来祁连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我们麻拉河村又在卓尔山脚下,具有非常有利的地理优势。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去年建成了停车场,我在停车场当管理员,一个月收入3700元,一年也有4万多元。到旅游旺季,村里还为我们无偿提供摊位,老伴卖一些酸奶、酿皮和当地特产等,几个月下来也有2万多元。”靠着旅游发家致富的麻拉河村民马进德高兴地说。

马少东家有6口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马少东已成了乡村旅游这个热门行业中的一员。去年,马少东贷小额贷款,凑足了50万元钱,盖了10间房,经营起了农家宾馆。当记者问起今年他家的收入时,憨厚的他向大家算起了一笔账:“我被村里聘请为生态管护员,一个月有1600元的工资,今年产业到户资金分红3912元,村集体经济分红6978元,现在我已经成功脱贫了。”看着马少东难掩的喜悦,记者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麻拉河村民们或参与打造景区管理,或在景区当导游,或经营农家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打过工、养过牛羊,如今的冶辉琴是瑞清农家宾馆的老板娘。从一排自住房屋起家,瑞清农家宾馆已发展到拥有13间标间,网络全覆盖,电视、热水器一应俱全,每年7月到9月份,一间标间净利润1万元算起,短短3个月,净赚13万元。冶辉琴说,打过工、养过牛羊,如今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这是景区发展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变化,是景区旅游引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祁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海云说:“过去大家讲的都是青海方言,如今县里来的游客多了,县城到处能听到标准的普通话。”冶辉琴笑着说:“做生意讲人气,人气旺,好日子就跟着来了。”

漂亮的生态木屋、正在修建的农家宾馆、偌大的停车场、为明年做好旅游经营而忙碌的村民……今天,白雪覆盖的麻拉河村寂静而充满活力。(林玟均)

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冰壶精英赛开幕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暨主任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