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袁隆平:保障粮食安全 我们要担当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有无数为此奉献的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超级杂交稻连续打破亩产世界纪录,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的《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系列报道,就走近被喻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
88岁,本应颐养天年。然而袁隆平停不下科研的脚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我们如果在海水稻研发上面,能取得成果,对于保障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我们的耕地,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要想提高粮食总产量,过去只能依靠增加亩产量来实现。而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为袁隆平又打开了一扇窗户,因为这可以有效扩大耕地面积,让中国的粮食产量再跃升一个台阶,同时对盐碱地的改良意义深远。据计算,目前我国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的2亿亩左右可以通过改造来种植海水稻,使其变成良田,预计到2019年,我国盐碱地的改造可以完成约1亿亩。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来算,每年增产3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年粮食总产量。
让土地上生长出更多的水稻,这是袁隆平几十年来的愿望。上世纪60年代以前,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只有水稻在优质高产的种子培育技术上停滞不前,当时还是湖南怀化安江农校一名普通教员的袁隆平开始了对这个世界难题的探索。1964年,袁隆平在田地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水稻,他把这作为研究的起点,率先提出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的创新思想。随后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袁隆平于1973年在一次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宣布,我国籼(xian)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成功。这一科研成果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上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并被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一下子就提高了20%。
三系法成功以后,袁隆平于1987年又主导开展了难度更大的“两系法”杂交稻的研究。1997年,袁隆平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大面积试种中,实现亩产800公斤,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人们看到的是袁隆平一次次的技术突破,然而成功的背后却是袁隆平与课题组多年的心血与汗水,无数次的失败没有阻止袁隆平前进的步伐。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我的座右铭,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接受经验教训,你怕失败,你一失败就灰心丧气不敢了,就别搞研究。
从三系法、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亩产提高到1000公斤以上,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团队常年耕耘在田间地头,一步一个台阶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国际前列。目前,杂交稻在我国已经累计推广70亿亩以上,增产稻谷7亿多吨,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因此受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粮食问题,我也是有深深的感触,中国人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这个是我们重大的任务,我们要担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