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推动全面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

原标题:推动全面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

■麻涌镇漳澎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记者 郑志波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东莞提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对策,形成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东莞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三步走”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为五大着力点,统筹谋划全市乡村振兴工作。

产业振兴

完善镇村统筹发展利益分享机制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集体经济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基石,《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经济从分散发展向镇村统筹联动发展转变,推进村组土地资源统筹利用、村组物业统筹经营、村组资金统筹利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市镇村三级监管。

在全市统一领导下,各镇街、村(社区)快速行动起来,大力盘整土地资源,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对片区进行功能性划分,积极推动村组经济转型升级。

虎门镇抓住城市更新这一重点,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优质项目承载能力。该镇着力用好3万亩“三旧”改造标图项目库,鼓励社区通过“工改工”方式建设工业大厦、科技园区,着力推动5宗在建“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引入有实力的专业公司开展连片改造项目,建设一批高端载体。

土地开发强度大的长安,同样以“三旧”改造为抓手,打造科技商务区,着力建设好智能手机特色小镇。该镇有关人士表示,将推动社区加强对利用率低、产出率低和闲置旧建筑的升级改造,抓好集体经济建设,提升物业经济水平。

“既要都市风情,又要田园风光。”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陈桂明表示,要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发展新型产业,提高居民收入,利用水濂、蛤地、雅园等社区的生态优势,布局科研、文旅、教育等产业,实现都市与田园相融合。

生态振兴

13个村试点丰富美丽东莞内涵

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在“同”与“不同”上下功夫。“同”就是要把农村建设得像城市一样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与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让农民能够享受现代文明。

《实施意见》提出,以13个村为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部署推动,通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丰富美丽东莞内涵。2021年建成6个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本土特色突出、产业发展良好的美丽幸福村居连片建设样板。

秋季的横沥,是一幅别样的乡村美景:候鸟南迁,片片白鹭在村头村、半仙山村休闲农业基地飞翔。横沥镇委书记何植尧表示,将启动“三河六岸”滨水生态休闲景观长廊计划、统筹开发横东田休闲农业基地、升级改造铁路公园二期等,扩充横沥“绿肺”容量。

解决生活污水、厨余垃圾这两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塘厦给出了可行方案。塘厦镇委书记方灿芬表示,塘厦将在2018年底前,建设16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推广雨污分流示范工程至全镇,通过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麻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该镇党委书记黄桥法表示,把扶持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作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大力扶持发展民宿、房车营地等旅游项目。引导本地村民从事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行业工作。

文化振兴

培育养成新乡贤文化

做优生态,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关键。各镇街在城乡发展“不同”上做文章,保留好农村良好的生态本底,传承好农村传统优秀的文化基因。既防止千村一面,又防止城乡同质化,把乡村建设得更加有东莞韵味,形成与城市相得益彰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记者观察发现,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众多举措中,培育养成新乡贤文化格外引人注目。《实施意见》提出,全市将加强对优秀乡贤人物的挖掘、整理、展示和选树培育,坚持从乡贤中选树一批“东莞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推动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包容文化等新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大岭山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岭山镇委书记陈福坤表示,该镇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经费,逐步恢复抗日根据地旧址历史原貌,并通过红色文化节、红色旅游联盟资源,让红色基因在大岭山世代传承。

石排通过塘尾古村落、云岗古寺、鲤鱼洲岛、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等开发利用,凸显石排文化特色。根植本土,樟木头大力弘扬“客家精神”,保护好三家巷、蔡氏宗祠等一批古迹,深入挖掘和传承麒麟舞、客家美食等特色文化,推进“细胞培育”“道德建设”工程,设立“善行义举榜”,宣扬身边的好人好事。

人才振兴

加快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各镇街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强化人才支撑,加快认定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

洪梅发展特色高品质农业,提升农业从业者专业素养。洪梅镇委书记黄启光透露,洪梅强化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从业者文化素养、专业水平。

当前,洪梅积极主动联合市级农业科研站所,鼓励青年农民积极参加市举办的青年农民培训计划及各项农业技术培训班,如无公害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创造机会多组织辖区专业户到市内外参观学习,普及农技知识,开拓视野,提升农户整体技能水平。

寮步大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工程,计划至2022年投入20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学校7所,改扩建公办学校7所,让寮步居民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同时,与松山湖联合办学,采用松山湖先进办学理念,带动教育提质,助力人才培养。

《实施意见》提出,依托东莞丰富的饮食文化,实施好“粤菜师傅”工程。促进充分就业,减少对集体分红的依赖。落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等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组织振兴

“智网党建”提升基层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黄江以田美社区为试点,抓好党史展馆、非公党建阵地、党建主题公园建设等工作。

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介绍,黄江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党员档案、进行学习等。目前,该镇7个社区均已严格按照1∶2的比例配备党工委书记后备人选,后备干部均为本科学历,平均年龄39岁,提升了党组织队伍的素质。

中堂镇委书记叶沃昌表示,把到农村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将更多人才导向农村基层。茶山镇委书记黎寿康说,大力实施“头雁”、先锋、达标创优、智网党建四大工程,把基层党建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

《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智网党建”工程,将党建任务下沉到网格中,重塑基层党建运作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振兴。”清溪镇委书记范燕彬表示,该镇统筹成立13个党支部,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

望牛墩镇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9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77.2%。从农业管理到建厂修路,从催耕催种到招商引资,从纠纷调解到突发事件处置,“两委”干部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东城周屋社区美丽的稻田风光(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连线

义务当好护河河长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横沥地处东江三角洲河网区,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横沥共有大小河流24条,其中小二型水库1座,纳入东莞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保护范围。

在横沥镇工作三年后,长期跟水打交道的王波宁,终于有更好的机会参与到横沥水环境改善的工作。王波宁是横沥东坑合建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得知横沥镇政府公开招募民间河长,他第一时间报名,顺利通过审核。

王波宁说,横沥雨污分流正在逐步完善,为促进横沥节能减排,加强污水厂的进水预警,担任义务河长,对他来说非常有意义。

“我是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对水有天然的亲近,保护欲很强。”王波宁是广西人,2015年来到横沥工作,负责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守护横沥石涌排渠、寒溪河(石涌段)。

担任民间河长,王波宁经常去现场,摸清河涌两岸实际情况,联系附近居民。而除了实地走访,也少不了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及时掌握河长办动态,了解水环境治理规划。

除了劝导市民不要乱丢垃圾,王波宁也要监督生活污水或企业废水的乱排问题,并且监督政府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效果。

“下雨的时候,要注意河道水的排入情况,看看是否有垃圾或者油污,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遇上台风天,或者暴雨天气,王波宁往往要去巡河,关注恶劣天气下的河水情况。“晴天也要密切关注水域情况,以全面了解河涌水质。”

记者了解到,横沥在镇村两级河长外,还实施民间河长制度,对到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又多了一份监督力量。(记者 吴金华)

记事

◆2018年5月10日东莞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提升,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

◆2018年8月17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三步走”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为五大着力点,统筹谋划全市乡村振兴工作。

◆2018年9月18日东莞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印发《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年底前,全市全部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

◆2018年9月26日广东省林业厅公示2018年广东省森林小镇认定名单,望牛墩、麻涌、洪梅、黄江、樟木头5个镇榜上有名。

数说

◆东莞将对全市现有约17.8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开发,提高土地产出率。

◆截至11月6日,全市共梳理确定了今年完成、在建或启动的项目有63个,总投资325亿元。截至目前,已竣工22个;在建有19个,其中今年能完成的有5个;今年启动的有22个。

◆我市已完成旧村庄改造148宗、面积10241.9亩。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2727宗、面积25.1万亩,其中旧村庄354宗、面积27437.5亩。

◆对全市共106个粤剧团队(曲艺社)和5个粤剧曲艺创作项目进行扶持,扶持资金达206万元

◆东莞目前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2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站点369所,构筑了覆盖全市各镇、村(社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基本实现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在全市已有37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今年年底前,环保局将争取新扩建6座、争取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5万吨/日。

相关阅读:
都江堰低海拔居民区首次发现川金丝猴活动 陆军党委作出决定:向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