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店合一”蒸出职业人才“香饽饽”——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育才经
新华社广州12月11日电题:“校店合一”蒸出职业人才“香饽饽”——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育才经
新华社记者毛鑫
1983年2月6日,改革开放的第六个年头,恰逢初春,广州白天鹅宾馆正式开业。这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五星级酒店,也是首家允许非住客参观游览的高级酒店。
助推这只“白天鹅”起飞的,是特别为其培养服务人才的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1981年建校以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一直走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前列,其创立的“校店合一”的办学模式影响了全国,成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批探路者。
校店合一: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
进入校门,绕过一道喷泉水池拾级而上,就进入了独具风格的办公楼大厅:玻璃穹顶、水晶灯,服务台背后的墙上挂着国际时钟,仿佛一家高档酒店的大堂。
将办公楼的接待处设计成酒店式的大堂,让学生像在酒店的总台一样,负责参与对来校访问的客人、家长的接待工作;不同接待室的地板、墙壁分别使用不同材质以方便学生掌握相应清洁技巧……将办学与整个旅游商贸行业结合,努力变学校为一间“旅游酒店”,这是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有意为之的选择,为的就是四个字——校店合一。
“通过随处可见的模拟场景的搭建,让学生尽可能在与实际工作场景一样的环境里学习,实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该校党委书记王勇说。
自建校以来,从打造对外营业的“校园宾馆”到将学校变成一间“旅游酒店”,从最初的寻找实习点,发展到校企双方互建实训室,再到校企一体化课程,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上不断深化,取得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突飞猛进,办学规模从2个班发展到110个班,从2个专业扩展到18个专业,为社会培养了超过10万名人才,成为旅游商务类人才的“黄埔军校”。
学生成为市场热抢的“香饽饽”
磨豆取粉、萃取咖啡液、打发奶泡,直至拉花,整套操作一气呵成:一杯卡布奇诺做好了。
在学校实训楼的咖啡室里,二年级的学生邢俊杰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咖啡冲煮大赛做准备。在23名闯入全国决赛的选手中,他是7名在校学生之一。
邢俊杰初中毕业前后,一度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陷入对未来的迷茫之中。改变发生在进入这所学校之后。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副校长王朝晖告诉记者,从学生一入学,学校就会帮每一个学生树立职业理念,“让他们明白普通高中的目标是培养‘造原子弹’的人才,我们职业学院的目标是培养‘煎荷包蛋’的人才,只要钻研耕耘,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如今,“咖啡达人”邢俊杰已经找到了人生目标。“未来我想先参加一些行业类的比赛,让别人认可我,也多积累些经验,然后开办一家咖啡馆,继续我咖啡的修行。”他说。
许多像邢俊杰一样的学生,在职业教育中找到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学科学习不是他们的长项,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我们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出彩人生。”王朝晖说。
由于人才培养紧扣市场需求,这里的学生还没走出校门就成了市场热抢的“香饽饽”。近年来,该校学生就业率达98%,对口率超过98%。学校每年举行的供需见面会上,平均每位学生都有3到4个岗位可以选择,甚至还会出现六家企业抢一个人的火爆场面,以至于学校需要对参与的企业进行筛选。
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温杯烫盏、撮末入盏、调制茶膏、击拂茶汤……在学校古朴的茶室,茶艺与茶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蔡琼端坐茶台,一刻钟不到,就在茶汤表层缓缓抹出了一个“茶”字。
这是从宋代茶艺“点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茶百戏,又叫水丹青。它将我国的茶文化上升到了可品可饮可玩的艺术境界。几个月后,这种茶艺将出现在万里之外的葡萄牙职业院校的课堂上。
日前,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葡萄牙工作站在葡萄牙国家旅游局正式挂牌。几个月后,“中华茶艺工作室”“中餐烹饪工作室”也将在葡萄牙12所旅游类职业院校陆续揭牌。这是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工作站,未来将作为师资培训、文化交流的平台,传播好中国文化。
“如今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已经到了不能只是‘请进来’‘搬东西’,而是需要我们‘走出去’‘送东西’的阶段。” 该校校长吴浩宏说,这就是文化自信。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先后与芬兰、瑞士、泰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间教育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实现了师生交流、课程共建、学分互认。
眼下,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正在筹建广州国际旅游学院,并参与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联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商务人才,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