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促进药企加大研发力度 推动药品行业转型升级
促进药企加大研发力度 推动药品行业转型升级
导读:12月7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部署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孙春兰出席并讲话,强调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群众用药安全。
近日,“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的申报、议价、谈判以及中标结果和价格集中完成。中标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早在9月11日,国家医保局就透露将组织4个直辖市,7个副省级或计划单列城市带量采购试点,采购33个药品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包括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参比制剂及通过评价的仿制药。此前,一直实行的省集采大多“拼价格”,但医院“只招不采”,用别的高价药替代。这一次带量采购是想以量换价,有采购量的保障,让终端药价明显下降。
中国推进药品集中采购主要是深化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用药价格中的销售成本太高,包括回扣等在内的销售环节成本大幅提高了药价,直接导致看病贵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步增加以及医疗保障巨大的支出压力,如果继续任由中间环节“寻租和吸血”,将会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有统计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在有数据公布的293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总计实现10965亿元收入,销售费用约为1780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6%。94家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超30%,31家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50%。集中采购就可以直接对接药品生产企业,把销售环节的成本大幅压缩,让利于患者。
由于药品统一采购,价格透明,医务人员就失去拿回扣的机会,医生也就不会给患者乱开药,避免过度用药。一直以来,医生和医院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形成了给患者过度医疗的现象,比如滥用抗生素严重,新制度将从机制上引导规范用药。与此同时,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价格适宜的药品,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提升医生待遇。
显然,这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此前不创造任何价值的中间环节抽取了太多,而作为终端平台的医院和医生也配合了这种“掠夺式方式”,最终让患者付出过多不应该承担的成本,让医疗变成一种失去规范的“大生意”,丧失了其公共性,成为社会最大的弊病之一。但是,就像孙春兰所说,这个不仅仅是药品采购改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综合改革,实现“腾笼换鸟”,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此次带量采购试点主要针对过期原研药和国内高价格仿制药两部分,这会带来两个变化:首先,在通过一致性评价基础上,将会以最低价作为唯一中标企业的选择标准。这种方式存在潜在挑战,即企业如果不断降低成本进行价格竞争,会不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这是业界最担心的,而且如果只有唯一中标企业,其生产能力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仅仅考虑价格,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
其次,这项改革的好处是会促进药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药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一直以来,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一些药企没有动力投入研发,此次专门打击过期原研药和国内高价格仿制药,就是让它们不能继续过不求上进的日子,促使它们提高研发能力与生产质量。通过竞争提升中国药品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显然这也是确立了一种新的激励机制。
应当说,此次改革抓住了中国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治疗医疗体系的诸多弊病。但是,如此好的改革举措依然处于试验阶段,考虑改革过程对诸多利益进行调整,必须做好配套工作,实现系统性的推进,防止改革出现漏洞,影响改革大局。
孙春兰在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也就是将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结合起来,探索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做好保证使用、确保质量、稳定供应、及时回款等工作,因此,带量采购并非只考虑压价一个目的,具有综合性要求,同时也会尊重市场机制,医疗企业以及资本市场不必反应过度。
此次改革抓住了中国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治疗医疗体系的诸多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