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三年增加104家商业综合体 近九成“首店”选择落户“竖立着的商业街”

原标题:上海三年增加104家商业综合体 近九成“首店”选择落户“竖立着的商业街”

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离不开一幢幢被誉为“竖立着的商业街”——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贡献。从2015年末到2018年10月底,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151家增加到255家。

这是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昨天发布的《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2017—2018)》(简称“报告”)所传递的信息。

“首店”落户重要载体

报告显示,2017年末,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占到全市商业建筑面积约20%,零售额与餐饮总额合计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2.3%,营业额增速约16.8%,超过同期社零额增速约8.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市商业综合体凭借其独特的商业魅力,成为“首店”落户的重要载体。2017年,上海共有226家“首店”开张,2018年上半年,共有256家“首店”亮相,其中有87%的“首店”选择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开张运营,兴业太古汇、K11、来福士、长风大悦城、上海环球港、世茂广场等,已经被业内冠上了“首店收割机”的美誉。

城市商业综合体指以区域为中心、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主要功能活动,面向各类消费人群,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建筑综合体。报告显示,近两年来,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仍然处在快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底,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达到225家,商业建筑总面积和销售总规模分别较2016年增长了18.4%和16.8%;年客流总量、商户数、从业人员数分别较2016年增加了2.6亿人次、3900家和2.7万人。今年1—10月,本市新开(含试营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达到30家,新增商业面积191万平方米。

服务业比重持续升高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折射出上海商业版图的变迁。截至今年6月,浦东、闵行、黄浦、静安等4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建筑面积之和占据了全市总面积的五成多。其中浦东最多,达到328万平方米,占全市19%。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有12个区有新增综合体,其中浦东、闵行最多,各新开11个项目;有20家新开城市商业综合体位于社区级商圈内,2017年社区级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营业额增速24.1%及出租率增速4.9%均高于市级、地区级商圈。

从业态结构的变化来看,报告显示,尽管2017年225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内从事零售业的总商户数、总营业面积和营业总额所占比例都在五成以上,仍为支柱性业态,但与2016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餐饮及其它服务业的商户数、营业面积、营业额同比增长要远高于零售业,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比重持续升高,贡献不断增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它服务业中的健身休闲、教育培训类消费表现突出,2017年营业额增幅均超过60%,成为服务性消费的亮点。

相关阅读:
大声喊“闯红灯”,你会退回来吗? 于国安到日照市督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