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州:乡村旅游三级跳 多彩贵州焕然新
11月26日,黎平肇兴侗寨。60多岁的村民陆婢运坐在家门口捶布、制作侗衣,肇兴河从屋脚下兀自流淌前去。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让她惊喜:“变化太大,河水干净了,游客越来越多了”。
陆婢运记忆里,年轻时候的侗寨地上横着一条泥巴路,天空布满电线,肆意倒入生活污水而变色的肇兴河——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侗寨,因为享誉世界的侗族大歌,吸引了零星而来的游客。
同一时间里的贵州,正以雷山郎德苗寨等8个村寨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观测点。这些村寨,虽然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多彩和谐的人文之美、质朴浓郁的乡韵之美,却因基础设施落后拖住发展脚步。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目的,贵州乡村旅游开始了第一次提质升级。
从2011年起,贵州省扶贫办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扶持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省发改委争取国家发展基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亿余元,用于支持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寨,纷纷“吃上旅游饭”。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1630个村寨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就在这一年,贵州乡村旅游开始了第二次提质升级。省委、省政府以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以“美丽乡村·让多彩贵州更加精彩”为主题,推动乡村旅游向品牌化阶段发展。
全省推出了一批以自然气候为吸引物的避暑度假型、以生态景观为载体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采摘为主导的乡村体验型、以民族村寨为特色的民俗陶冶型等乡村旅游产品。
依托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族村居、文化遗产,打造了雷山西江、平坝天龙屯堡、贵定音寨、黎平肇兴、丹寨石桥、余庆松烟、桐梓九坝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2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1070.87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1.3%;带动17.9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在令人欣喜的成绩中,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也逐渐显现——
同质化开发的产品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需求。厨房间、卫生间、客房、餐厅等卫生条件不达标,停车场、乡村步道等公共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整个行业缺乏统一规范化管理,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对症下药,贵州乡村旅游开始了第三次提质升级——
2017年4月,《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三个标准发布,同时在全行业开展广泛培训,将标准作为硬指标在全省实施。
三个标准重点就乡村旅游造成的环境卫生、生态破坏、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统一规范,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厨房间、卫生间“两间”、“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管理标准。
三个标准对乡村旅游村寨及经营户在信息化、国际化相应设施设备配备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标准系统性地对乡村旅游村寨和具有企业性质的乡村客栈,以及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乡村旅游经营户分类提出了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引导乡村旅游向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环节全覆盖方向发展。
一方面,用系列标准引领全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根据系列标准对全省乡村旅游村寨、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客栈进行评级,以评级驱动、示范带动全省乡村旅游业提质提效、加快发展。
陆婢运眼前这个“变化很大”的侗寨,便是这一次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成果——
投资3.8亿余元进行房屋整治、河道整治、“厕所革命”等一系列项目后,肇兴侗寨提质升级成功,成为全省首批甲级乡村旅游村寨。
——乡村更美了。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完成投资127.77亿元
——百姓更富了。肇兴侗寨里,曾靠着1亩土地勉强维持生计的陆振才,如今开起了农家旅馆和民族手工艺店铺,每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
贵州的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成效明显: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46亿人次,同比增长42.97%,占全省接待游客的46.6%;乡村旅游总收入1572.79亿元,同比增长53.51%,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2.1%。(记者 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