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药品带量采购降价之外的难题
12月6日,4+7城市集中采购预中选结果出炉,确定了31个药品品种的采购厂家及采购价格,其中乙肝治疗药物、心血管药物等降至“地板价”。本次跨国药企仅有两家中标,本土药企明显受到青睐。然而本土药企齐齐中标后,药品采购量却远低于预期,更面临着后期医保支付落地的难题。
“地板价”
正大天晴的乙肝治疗药物恩替卡韦以每片0.62元的价格拔得降幅头筹,此前最低中标价是6.72元,降价幅度高达90%。恒瑞厄贝沙坦降价60%。京新药业氨氯地平以0.14元的价格获得预中选资格。
据公开资料显示,入围的31个品种2017年在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额为791.06亿元,其中,由信立泰生产的氯吡格雷销售额最多,高达114.8亿元。
按照11月15日国家公布的4+7试点采购方案,这次带量采购试点范围涵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本次带量采购涉及31个品种,多为慢病用药和常见用药。按照中标规则,品种中选需经过预中选和拟中选两大流程。这也意味着,预中选仅仅是带量采购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拟中选流程,相关企业是否还会遭到“砍价”,仍有待观察。
由国家层面主导的药品带量采购,标志着我国的药品采购模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按照此前市场预测,此次带量采购目的是推动仿制药取代原研药。此次带量采购共涉及13家跨国药企。如今预中选结果显示,跨国药企中,仅有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入围。
药价的大幅降低无疑使医保基金的使用更为灵活。西南证券指出,国家药品带量集中采购将成为常态,仿制药进口替代和集中度提高是必然趋势。带量采购为医保腾笼换鸟,为创新药留下巨大发展空间。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带量采购背后反映了医保支出结构的变化,带量采购为医保节约的资金可支持更多更好的创新药纳入医保,实现快速放量,即创新药发展的医保支持力度将得到加强。
不及预期的量
然而大幅降价的同时,药品采购的量似乎不及预期。根据此前业内流传的《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方案》,国家医保推进11个城市一起带量采购,且明确将拿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给中标企业,而在招标期间,就药品的销量做出承诺,且保证在8-15个月之内用完。
然而本次带量采购结果并没有提及采购量占比,且采购量有所下降。通过商务部数据和样本医院数据测算,试点城市市场规模约占全国公立医院用药总规模的30%。
对于采购量打折扣的原因,“目前医保方面对公立医院的掌控力度还不够强”。医药专家赵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据券商中国数据分析,对于原先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国内企业,但这次如果不降价,就会被抢走市场份额;如果降价,利润率将受损。在31个带量采购品种中,有4个市场规模在50亿元以上、原研厂家市场占有率在55%以上的品种,分别是阿托伐他汀钙片、瑞瑞舒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而这4个品种的原研药企业很可能为了维护全国的采购价格直接放弃带量采购。
11月21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上海地区补充文件》(以下简称《文件》)。从上海的补充文件来看,这些原研药企业即便退出带量采购,也难以顺利维护全国的价格,“符合本次集中采购申报要求的同品种未中选非最高价药品,其挂网价应不高于按要求调整后的最高价药品挂网价”。
回款隐忧
在此次已公布的31个品类中,有27个品类都有跨国药企参与竞标,然而最终只有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和百时美施贵宝的福辛普利入围。本土药企在此次竞标中明显受青睐。最大赢家华海药业,此次共有7个品种中标。当日,在整个医药板块大跌的情况下,华海药业股价仍能收涨3.04%。
然而对于本土制药企业来说,大获全胜后依然藏有隐忧。前期网传的《国家药品带量集采(试点)生产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对药企的账期及回款方式规定,医疗机构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严查医疗机构不按时结算药款问题。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医疗机构。
本次试点方案的回款机构、回款方式以及确保足量采购的方法仍不明确,且从征求意见的情况和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地方并非医保直接回款给企业。尽管各省市招标采购方案中均要求医疗机构需在30天或60天内完成回款,但是并没有约束力,实际执行情况不理想,而目前医疗机构拖欠账款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药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保证医院采购量达标以及加快医院回款都是问题。“从以往实践情况来看,这两方面实践情况其实并不乐观。”
此外,根据4+7试点采购方案,符合本次集中采购申报要求的同品种仿制药品生产企业超过(含)3家的,不再采购其他不符合本次集中采购申报要求的同品种其他生产企业药品。国海证券分析师胡博新表示,在中标价格不明的情况下,尤其是研发成本较低的仿制药已经有两家以上品种,为了抢得市场,部分企业可能大幅降价抢得市场。而且在当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强势推进并即将到期的时间点上,带量采购无视公司品牌,按通用名采购,或将引发一场药企们的低价竞争。
毫无疑问,目前的4+7带量试点面临进一步完善。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品种是31个,而且都为常用药,以后会不会继续扩大到量大金额高的其他品种、采购量如何确定、价格会不会成为全国价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常蕾/文宋媛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