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族团结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河南南阳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促进民族团结见闻

原标题:民族团结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河南南阳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促进民族团结见闻

新华社郑州12月5日电 题:民族团结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河南南阳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促进民族团结见闻

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南阳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很喜欢这里。”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天下玉源”社区,54岁的社区居民艾海提江·吐送一边说,一边在客厅摆上各式新疆特产招待客人。

据介绍,有43个少数民族的约26万群众生活和工作在南阳。近年来,南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三不愁、四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让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共和谐”,形成各族群众“同市经营、同区居住、同校学习、同院就医、同台娱乐、同建小康”的新常态。

“南阳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河南南阳与新疆和田因玉结缘,逐渐形成一条始于和田、经南阳镇平,再到苏州等地的“玉石之路”。

作为这条商路的中转站,镇平县石佛寺镇成为国内北方最大的玉雕产品加工交易集散地,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也是内地最大的维吾尔族群众聚居区之一。目前,该镇居住着维吾尔族群众1000人左右,年流动量3万余人次。

为了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环境,镇平县于2015年投资4100万元建设“天下玉源”社区,建成8栋408套公租房。此外,“天下玉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联席办公、联审联批“一条龙”服务,为群众解决就医、入学、市场管理、矛盾协调等问题。

“以前在外面租房,环境差,现在好多啦!”艾海提江·吐送说。作为社区楼栋长之一,他还负责24户入住群众的家庭矛盾协调、节日活动组织等。

“南阳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很喜欢这里。”艾海提江笑着说,“有什么困难,找社区民警就行。我的孩子一见民警就喊‘哥哥来了’,很亲切。”

“三不愁、四保障”让笑容多起来

“天下玉源”社区的红石榴制衣车间,刚接了10万条裤子的大单子。车间内,自动缝纫机忙个不停。

“别着急,你看,得慢慢地。”技术指导慕海琴正在手把手教26岁的茹柯耶做裤子。

“我说的话她能听懂,她说的我听不懂。”慕海琴笑着说。

为了方便教学沟通,车间聘用了23岁的社区居民迪丽努尔·麦提托合提做翻译。“我已经拿到了普通话证书,考到了三级甲等。”迪丽努尔说。

为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当地建立“就学直通入学”制度,实现了162名维吾尔族适龄儿童全部“插班式”入学就读。

在石佛寺小学读五年级的阿卜杜许库尔,不但成绩好,还喜欢演讲。他说:“学校每周组织的演讲比赛,我都积极参加。我还想学河南话呢!”

镇平县委书记李显庆介绍,“三不愁、四保障”的推行让少数民族群众在镇平安居乐业。“三不愁”是指入学不愁、就医不愁、语言交流不愁;“四保障”包括就业有保障、出行有保障、居住有保障以及合法宗教活动有保障。

“现在,生活好起来了,笑容也多起来了。”李显庆说。

“现在生活好了,也想帮帮他们”

一大早,细雨微斜,“天下玉源”玉原石交易市场内热闹非凡,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玉石泛着柔光。由维汉两族群众组成的治安联防队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为市场保驾护航。

石佛寺镇党委副书记、“天下玉源”社区党支部书记闫峰说,我们建成了包括南北两个大厅、546个摊位的室内市场,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到集中经营、从露天经营到室内经营的转变。

市场商户阿不都拉·买提卡司木到南阳创业之初,石佛寺镇村民王耀先一直帮他运料石、当翻译。后来王耀先得了重病,阿不都拉拿出四万五千元帮他看病。

“我算是拾了个弟弟。”48岁的王耀先说起来很是感激。

一旁的商户阿米娜·肉孜说:“刚来时听不懂、不适应,当地群众给了很多帮助,现在生活好了,也想帮帮他们。”

据介绍,去年以来,当地已有120名维吾尔族商人慰问帮扶260余位汉族贫困户,累计捐款近40万元。

南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戚绍斌表示,南阳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主导、部门联合共治、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在南阳难有人帮、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娱有所乐、劳有所得。

如今,温润的美玉从西北边陲经中原小镇流入东南沿海,而“枫桥经验”也从东南沿海植入中原沃土,盛开出民族团结之花。

相关阅读:
上饶: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绍兴儿科医生被打:医院正在交涉 还在住院治疗